航天三院“大国工匠”巩鹏荣获首届“中国质量工匠”

作者:赵磊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2-09 15:19:36

航天三院“大国工匠”巩鹏荣获首届“中国质量工匠”
巩鹏正在传授加工技艺

中国日报2月9日北京电 (记者 赵磊)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三研究院获悉,中国质量协会联合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前推出了首批“中国质量工匠”,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3所“全国技术能手”巩鹏名列其中。

这位从1988年开始与板锉、钻头等加工器具“厮守”的普通钳工,如今已经是享誉行业内外的“大国工匠”,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巩鹏用默默的坚守和非凡的成绩书写了一段从学徒到钳工拔尖人才,再到质量工匠精神传承者的传奇人生,成为了中国航天技能人才的典型代表,也为千千万万追求极致质量、锤炼卓越技能的人们竖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

精准度,我的眼里只有你

巩鹏所在的单位是我国惯性技术的龙头企业,该企业各类产品成功应用于各类武器装备、空间领域飞行器等。巩鹏所在的钳工组承担了包括神舟系列、嫦娥系列在内的多型航天产品,以及国防武器装备用关键零部件的组夹、研磨、滚齿、数控钻等精密加工、装配工作。

对于在科研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30年的巩鹏来说,质量是工人技术、经验以及大脑支配双手操作能力的综合体现。因为导弹技术太高新、太尖端,很多零部件的加工无法通过自动化机床来生产,必须手工打造、研磨、精制,这些零件的加工精度直接决定着国防武器装备的精准度。

有些小零件的研磨平面精度要求达到机器都无法完成的12级,12级是什么概念?就是一面镜子!以前对这样的研磨零件委托外协厂家加工,但成品率低、质量不稳定,常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这可急坏了一向不服输的巩鹏。

为了尽快摆脱这一困境,巩鹏尝试着摸索研磨方法、改进研磨环境及设备,经过无数的尝试,成功发明了一个研磨“秘方”,再辅以特殊的研磨工具和手法,被大家称作“巩氏研磨法”,终于达到了技术指标要求,而且合格率由外协厂家的50%提高到近100%。由于攻克了平面精密研磨技术难关,确保了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多个型号急迫的批量生产需求。

在同事们的眼中,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巩鹏的身上毫不稀奇,因为,这种“孤胆英雄”的故事在巩鹏的职业生涯中一再上演。为攻克某重点型号产品中的D形孔加工工艺,巩鹏潜心研究,改进钳工研磨方法,将成品合格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99%;某产品罩盖设计结构复杂,一件产品往往需要数天的时间才能加工完成,而且尺寸的一致性和产品质量很难保证,经过三个多月的日夜奋战,巩鹏熬红双眼,发现了新的加工方法,省去了6道加工工序,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工效近50倍,并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巩鹏表示:“经过我们的努力,产品的精度从百分之几毫米到千分之几毫米,乃至万分之几毫米,不断提高,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

航天三院“大国工匠”巩鹏荣获首届“中国质量工匠”
巩鹏正在进行某产品部件修配

高可靠,上天入地底气足

依靠平面精密研磨技术难题的顺利攻克,巩鹏所在单位完成了多个型号加速度计的研制和批产,其技术指标在国内外惯导产品占据领先地位。同时,由于其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先后十一次助力神舟系列飞船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也为飞船与天宫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嫦娥三号精准落月、探月三期再入返回等飞行试验任务立下汗马功劳。

鲜为人知的是,航天产品不仅能够翱翔空天,在石油钻探领域也是广为应用。前些年,国外制造商依仗其垄断的技术优势以高昂的服务价格在国内石油服务领域牟取暴利。巩鹏带领团队利用其常年在军工领域积累的精密加工经验,自告奋勇挑战该攻关课题,通过精巧的手工研磨技术、反复地优化工艺、试制并改进样件,历经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泥浆脉冲发生器的定型,并顺利通过用户现场的钻井作业考核,各项技术及质量指标和进口产品相当,且安全可靠,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为用户大大节约了成本,受到使用方的一致好评。

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自然灾害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发展,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重要性日益凸显。巩鹏带领一批有丰富精密件加工经验的技工团队承担起了生产攻关任务,并很快完成相关测斜仪的试制和定型,并最终通过现场试验和验证。目前该系统已成功为北京市、甘肃省、云南省、山西省、陕西省、浙江省等多个省市的国土地质部门及水利部门提供实时灾害监测,有效预防了相关地质灾害,为地方人民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匠精神与技能的区别在于,技能是可以学会的,而工匠精神是需要长时间领悟的。加工和装配就像给产品注入灵魂,它会更精确更强悍,拥有更加卓越的质量表现。”这是巩鹏用多年的实践为质量工匠做出的诠释。

秉初心,传道授业结硕果

“一个人在成长的阶段,尤其是年轻的时候,一定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磨难。不磨练,没有真正的本领,凭什么在社会上立足?”年轻时的巩鹏就已经有这样坚定的信念。为了这“真正的本领”,巩鹏付出了比身边人更多的努力。

在巩鹏的记忆里,30年前那个灯光昏暗的车间里,授业恩师秦师傅一边吃着止疼片一边传授自己加工技艺的场景永远难忘,老一辈航天人言语不多,但却在自己心中留下了永不熄灭的火种。为了一流的加工质量,巩鹏废寝忘食地反复练习,一根根板锉变成了针样粗细。在三院技能比武中,他独自坚持到最后,用磨破了肉皮的双手捧回了冠军。

2012年作为全国首批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巩鹏技能大师工作室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揭牌成立。以巩鹏为主要负责人的工作室本着以服务科研生产为原则,在关键技术攻关领域不断提升水平,成立短短几年来先后完成工艺攻关优化及技术革新项目38项、编制技术规范及标准41项,开展交流培训40余项,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

2015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为国铸剑”大型系列人物专题,巩鹏表演的“发丝上钻孔”、“巩氏研磨”等绝活,不仅让国人充分领略了其令人叹服的高超加工技艺,同时也向社会传达着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勤劳朴实的职业素养,这种职业素养后来被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工作报告中定义为——“工匠精神”。

此后,巩鹏又做客中央电视台《劳动与梦想》特别节目、应邀参加 “大国工匠与国家创新发展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参加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开展的“大国工匠进校园”、参加中国国防邮电工会组织的“大国工匠巡回报告会”等,树立了新时期工人阶级的崭新形象。巩鹏的先进事迹相继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巩鹏在一次演讲中讲到:“到底是什么让一名最普通的航天技术工人产生了如此大的蜕变?直到听到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我突然意识到,个人的梦想虽然渺小,但只要能真正融入中国梦的滚滚大潮,就能绽放出最绚烂的浪花。”

经过多年生产实践的历练,巩鹏不仅掌握了现代航天军工产业技术工人所必备的娴熟的生产加工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现场工艺知识,更在不断努力和不断超越中练就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气质。

“身是七尺男儿汉,志在鹰击九重天,给手中的产品注入灵魂,让它更加精准强悍!”这就是“中国质量工匠”巩鹏的全部心愿。“多钻一点,多想一些,让手头的产品质量更好一些,是我们对国家应尽的职责。”这是普通钳工巩鹏传递给身边人最朴实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