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信息化建设大踏步前进 智能化水平有所提升

作者:张怡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2-07 18:14:56

中国日报2月7日电(记者 张怡)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2(2018)》(《法院信息化蓝皮书》)发布暨2018年中国法院信息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首次对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第三方评估。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中国法院已经形成以五大网络为纽带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支持司法服务、审判执行和司法管理各类应用,实现了审判执行、司法管理、司法研究、外部数据的集中管理。法院信息化正朝着以“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法院目标大踏步前进。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 2017年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法院专网覆盖全国各级法院和派出法庭,诉讼服务中心、科技法庭、执行指挥中心、远程接访室等重要场所技术装备逐步完善。外部专网、移动专网、互联网、涉密网建设不断拓展并基本满足各类应用需求。

二是司法便民利民措施不断创新。各地法院在为当事人和律师提供便利的诉讼服务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开辟了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接访、网上联系法官等一系列司法为民的新领域和新窗口,司法服务水平和能力都有所提升。

三是服务审判执行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电子签章、电子送达等提高了审判效率。执行案件流程管理、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司法网络拍卖、失信惩戒平台等提升了执行能力。智审系统、庭审语音转录系统等应用大幅度降低事务性工作量。

四是信息化使司法管理更加科学。2017年,各级法院在司法管理数据分析运用、案件警示和大数据辅助决策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提升了司法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推进了法院科学精准管理。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未来法院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一是继续提高电子卷宗的应用水平。评估显示,全国仍有不少法院无法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特别是电子卷宗的深度应用不足,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推进人民法院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不断提升审判智能化服务水平。法院信息化虽然为法官查询、参考同类案件提供了技术支撑,减少了法官工作量,但是与方便、快捷、智能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另外,大部分法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尽管具备了文书自动生成功能,但是关键事项辅助生成功能不健全,裁判文书的辅助生成功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是着力提升执行查控的技术支撑。全国有70.05%的法院建设了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但仍应加强和完善对房产、土地、车辆、债权的全面查控。

四是全面完善诉讼服务和引导。网络或者诉讼服务大厅电子设备对当事人进行诉讼指引,有助于当事人形成合理的诉讼预期,降低诉讼风险,但是,对当事人诉讼指引总体上还停留在提供文书模板等浅层服务上,未来还应当在文书制作、自动推送相关案例、预判诉讼结果、提供诉讼风险分析等方面继续努力。五是深化审判信息公开。

2018年,司法公开还应该进一步整合公开平台,推动司法公开的集约化,实现司法信息的全面公开。此外,中国裁判文书网的便捷性和友好性还有待提高,更好服务于社会大众,真正实现司法为民。当前,司法公开已经进入深水区,各级法院应当逆水行舟、迎难而上,切不可半途而废。

(编辑:涂恬 黄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