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性更加注重外貌,都市型男催生百亿市场

作者:欧阳诗嘉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1-30 15:16:01

中国日报网1月30日电(记者 欧阳诗嘉)化妆品、面霜、洗发水……嘿,等等,本条新闻讲的可不是中国女性消费产品的最新潮流。

对的,女士们、先生们,本文讲的其实就是席卷中国男性消费品市场的一些前所未有的改变。现在,中国城市男性——都市型男——非常注重自己的仪容相貌,并且不惜花大价钱打扮自己。

他们对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和美容服务的需求,催生了一个价值数百亿元的行业。

相关业内人士透露,如今,外表对男性来说比以前更为重要,因为现在很多职业与外貌直接相关。

28岁的吴凯(音)是浙江杭州一名品牌推广专员,他完全同意这一观点。每天,他工作的地方多是一身格子衬衫、运动装及深色夹克的程序员。但是吴凯和他的部门同事却发型精致,身穿质量上乘的定制套装,非常抢眼。

对于吴凯来说,穿着整洁非常重要,他在大学里就养成了这个习惯。那时他就衣着光鲜,在那群邋遢的男生里显得与众不同。

有些男生宿舍里连垃圾桶都没有,但是吴凯不仅有垃圾桶还专门买了垃圾袋。并且他每天都会洗澡,换上整洁的衣服。

不过,吴凯绝对不是一个有洁癖或者性格挑剔的人。他为人慷慨大方,性格活泼随和,对邋遢嗤之以鼻。让生活各个方面都井井有条是他的生活态度,而保持个人卫生,衣着整洁时尚就是其中一部分。

现在,中国像吴凯这样的男性不在少数。通常买一件普通的外套或衬衣就要花两千元,他也很乐意花一万多元去买一套高品质西装。

吴凯说:“专业人士需要知道在职场上或在一些重要场合应该怎样穿搭。因为事关别人如何看待你。衣着得体可以让人脱颖而出,因为这不仅会让你看起来积极、专业还会显得你准备充分,同时也体现了你对别人的尊重。”

衣着得体、打扮适当为吴凯带来几次绝佳的机会。他不仅被选为公司年会的主持人,还受邀出席高层商务会议。

吴凯说:“装扮得体我会更有自信。如果我穿得随随便便,我是不会得到那些拓展社交圈的机会的。高薪专业人士通常都有一定的着装标准。“

与他们的父母不同,像吴凯这样的“千禧一代”更乐意花费时间与金钱打扮自己、享受生活。

中国银联本月初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90后每月线上消费超过五千元的占23%,超过其它各年龄段。有23%的男性顾客和15%的女性顾客每月线上消费超过五千元。不过,中国男女消费者实际数量并没有一个明确数字。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研究机构阿里研究院(AliResearch)共同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预计到2021年,其规模将达到6.1万亿美元(约38.6万亿元)。

中国新兴的中高收入群体与富裕的家庭将是未来消费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及他们在多渠道电商中日益重要的角色十分关键。2014至2015年,男性在护肤品方面的消费金额猛增24%,而总体护肤品消费金额增长仅为11%。

北京电商分析师宗宁在艾瑞网(iResearch)的专栏中提到,精通科技的年轻男性,特别是90后,逐渐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消费群体。男性顾客群体激增,为男性消费产品和服务市场增长创造了全新的势头。

中国男性不再羞于踏足所谓的美容美发沙龙或是时装店。“自我展示”已经成为一种体面的措词。

央视市场研究公司(CTR)报告称,去年中国男性护肤品市场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并且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154亿元。

针对新趋势,大型美妆品牌都在调整策略更好地迎合迅速发展的男性市场。对于这些品牌来说年轻男性同女性消费者一样,都是商业成功的关键。

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Beiersdorf AG)中国公司称,男性顾客消费习惯一直在改变,公司旗下的妮维雅男士产品在中国的线上销售市场潜力巨大。

据该公司称,妮维雅男士现在已经成为母公司在中国占比最大的业务。

拜尔斯道夫中国区市场部总监西蒙·曹(Simon Cao)表示,线上销售额现在占妮维雅男士中国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现在精通科技的男性更倾向于网购化妆品。我们估计线上销售占比将在2020年达到50%。“

曹先生说,过去五年时间里销售局面变化很大。今天,电子商务不仅仅是线下销售的补充渠道,更是未来品牌发展的主要平台。

借助大数据,妮维雅的线上平台能够分析消费习惯并开发新产品以更好满足消费者的具体需求。

曹先生表示,消费升级同样重要,因为年轻男性在打扮方面花销更大了,他们倾向于买更多护肤品甚至有人尝试着化妆。所以去年年初,妮维雅男士就发布了更多种类的化妆品,例如新的洗发水。

进入中国市场十几年,妮维雅已经成为男性化妆品领导品牌之一。其头号竞争对手欧莱雅以各种都市型男形象做宣传,妮维雅男士主要服务于追求高效和专注的男士。

曹先生说:“业内竞争非常激烈,取得优势的关键是紧跟年轻消费群体需求以及新趋势,此外还要在保持现有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同时吸引更多潜在顾客。”

(编译:邓永乐;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