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加大国际执法合作 打击跨境文物走私犯罪

作者:张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1-29 15:38:00

中国日报网1月29日电(记者 张琰)近日,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在接受《中国日报》独家专访时指出,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家警方合作,分享信息、联手侦查,严厉打击跨境文物走私犯罪活动。

陈士渠说,中国文物数量多,历史、文化、艺术价值高,受国内外藏家的追捧,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犯罪分子受暴利驱动,不惜铤而走险,导致近年来盗掘古墓葬、盗窃文物、倒卖文物以及文物走私犯罪呈现高发态势。

据公安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6月至8月,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三个月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行动期间,全国共破获文物犯罪案件35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45名,打掉文物犯罪团伙79个,追缴文物2715件(其中一级文物64件,二级文物140件,三级文物441件,一般文物2070件)。

“文物传承历史和文化,不可再生和复制。一旦相关文物被盗窃和损毁,损失难以估量。”陈士渠说,“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盗墓和走私等各类文物犯罪活动,坚决保护国家的文物安全。”

他说,近期破获的案件表明,重大文物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文物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文物犯罪分子侵害目标的等级越来越高,文物犯罪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例如,2015、2016年河北唐山清东陵连续发生两起盗掘、盗窃案件。2016年北京明十三陵思陵一对石烛台被盗案件。清东陵、明十三陵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并且,文物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日趋智能化、专业化。钢针逐渐代替了洛阳铲;金属探测仪等高科技探测设备越来越多地被采用;盗掘过程中,犯罪分子会根据墓葬或遗址的具体情况,选配先进仪器设备,如夜视仪、氧气瓶等。

再有,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也给销赃、倒卖提供了便利,买卖双方通过QQ、微信等订货、交易,相关支付通过网上转帐完成,使这类犯罪更具隐蔽性,增加了侦查的难度,他说。

陈士渠说,收赃人往往是活跃在境内外的文物贩子,大量被盗文物被多次倒卖后,下落不明,有的甚至被文物贩子走私出境,追索难度极大。

他说,为了进一步打击走私文物犯罪,追缴相关文物,

去年11月,中国在陕西西安成立了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该平台支持使用中、英两种语言,网址为http://bdww.sach.gov.cn。

据悉,该平台具有被盗、丢失文物的信息及数据的采集、汇总、发布、浏览、查询及线索举报等功能,旨在为我国海外流失文物依法追索工作提供依据,为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和规范文物市场管理等工作提供信息支撑。该平台接受来自海内外各个渠道的举报信息。

陈士渠说,警方在打击方面也有一些困难,首先要面对的是发现难。有些古墓葬不为人所知,表面上看起来就是庄稼地或者荒郊野地。有些群众在野外发现一个洞,并不知道是有人在盗掘古墓葬。

再有,犯罪团伙往往流窜作案,地点不固定,根据古墓葬现场是否有盗掘条件选择下手机会。在很短时间内,就把一个古墓葬洗劫一空。

陈士渠说,公安机关将继续加强与文物部门的合作,全面加大对古墓葬、古遗址的安全防护。同时,希望广大群众提高文物保护意识,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文物犯罪线索,共同保障国家文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