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在英国学校上的第一堂性教育课。我和我的同学们当时大约
11岁,我们的性知识课程就是观看了一段一家人裸体打羽毛球的视频。接着,老师念了一份精心准备的清单,上面列着一些规则和禁忌——不过,因为我读的是罗马天主教学校,所以清单上几乎只有禁忌。
这一课不是我们第一次接受性教育;这些年来,我们的父母一直在给我们灌输知识。但我记得,我们观看视频时,教室里所有人都在咯咯地笑,老师每隔几分钟就得喊一声:“别这么幼稚!”
这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尴尬的时刻。
25年之后,也就是2014年的夏天,我坐在北京的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里,再一次经历了同样的感受。
当时我在欣赏莎士比亚的悲剧《科里奥兰纳斯》(Coriolanus)的现场录制版,这是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系列(National Theater Live)的一部分。演出进行到三分之二时,主角由英国万人迷演员汤姆·希丁斯顿(Tom Hiddlestone)扮演,场景是被流放的罗马战士卡厄斯·马歇斯(Caius Marcius)宣誓效忠于亦敌亦友的奥菲狄乌斯(Aufidius),以此报复那些将他逐出罗马的人。
在接受他的效忠时,扮演奥菲狄乌斯的演员亲吻了希丁斯顿的嘴巴,这一举动引得场中许多中国观众哄堂大笑。
我问我的妻子,“大家为什么笑了?”这么有感染力的场景,得到的却是这般反应,我感到困惑不解。“这家伙可是同意了要屠杀罗马的所有人,”我说道。
她调整呼吸,擦了擦眼泪,这才回答说:“因为这太像同性恋了!”
银幕上的两位演员还在吟诵诗句,他们的脸相距只有一英寸左右,场内依旧是笑声不断。我开始怀疑自己,我看的是莎士比亚的悲剧,还是无意中错入了周星驰的最新喜剧片场。
我不知道这种感觉从何而来,但我仿佛回到了1990年,又一次被咯咯笑的11岁小孩所包围,只不过这次想要大喊“别这么幼稚!”的人换成了我自己。
他们的笑声并没有破坏我观看演出的兴致,但确实打破了悲剧作品常有的紧张气氛。这些笑声再次证明,在国外观看戏剧和电影有时可能让人捧腹,但总是一种教育。
我第一次在美国看电影,是在纽约市看《王牌大贱谍2》(Austin Powers 2)——我记得电影结束时,所有人都鼓起掌来,仿佛演员马上要出来鞠躬谢幕似的,我当时感到很惊讶。
但最好笑的一次是在越南,我同几位女性朋友被拉去看《妈妈咪呀!》(Mama Mia!)。每当角色从念白转为唱腔,观众就爆发出一阵疯狂而失控的笑声。
“我们欣赏不来音乐剧,”来自河内的朋友说着,笑得泪流满面。
光是她的反应就让我值回了票价。
(译者:张思琦 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