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将东北打造成"中国制造2025"先行区

来源:央广网
2016-04-27 08:24:48

  央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时间,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

  无论是政策文件的出台,还是实际工作中的关注,希望能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努力从未间断,自2003年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计划已经10年多了,那接下来,振兴工作将如何继续开展?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然而当前发展却面临困境。仅从GDP来看,去年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却已经在全国垫底。根据意见,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东北地区则要实现全面振兴,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员科研管理部主任高国力研究员表示,提出这样的目标,是因为东北有这样的潜力。东北三个省加起来共70多万平方公里,将近1个亿的人口,历来具有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城镇化水平也比较高,科研院所的数量和工程师、技术专家的数量都还是比较多的,尽管近几年出现了人才的流失,但是总体上来看,它的原来的基础还是不错的,无非就是要给它注入生机和活力,能够焕发它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后劲。

  高国力表示,尽管东北地区目前经济增速不尽如人意,但不能因为近一两年的困境,就否认十年来振兴东北的成绩。然而他也表示,在国内国际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东北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的确比较突出。

  高国力认为,产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东北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不管是辽宁还是黑龙江,石油、钢铁、建材、有色产业占比非常高,使得在整个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这些产业容易最先受到冲击;二、东北地区的企业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国有企业占比比较高,不像东南沿海很多省份,个体、私营经济占比比较高,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快。建国以来,东北地区形成了国有企业比重比较高的经济模式,使得在经济下行过程中的调整比较慢。

  针对东北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结构转型。但是转向何方呢?《意见》当中也予以了明确,提出要将东北地区打造成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先行区,发展高端制造业。高国力表示,这是在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长久以来积淀的禀赋。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工业的摇篮,建国初期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项目,很多都是在东北三省进行布局的。这些项目为整个东北地区工业,甚至为全国工业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所以,东北在装备制造业方面行业门类多,产品系列多,实力比较雄厚,在这次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件中专门强调,下一步对产业扶持,还要紧密依托东北地区现有的工业基础。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固然重要,体制机制的改革则更治根本。事实上,《意见》当中最先提出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国企改革、支持民营经济等,主动融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等意见。

  高国力表示,体制机制的改革将从根本上赋予东北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市场化程度不高,营商环境也不够理想,成为制约的瓶颈和约束。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投资者普遍感觉,东北地区的行政管理效率和效能跟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有明显差距。下一步,如何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上,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行政管理的效率,营造一个国内外投资者都能够认可的营商环境,对于下一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布局都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