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谈】过去40年,我亲眼见证了北京的巨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2-24 10:04:52

【老外谈】过去40年,我亲眼见证了北京的巨变

【老外谈】过去40年,我亲眼见证了北京的巨变

上图为1981年的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下图为25年后的北京二环建国门内大街。(吉尔伯特·范·德克霍夫拍摄)

上世纪80年代末,我来到北京开始新的职业生涯:为一家比利时公司开设驻京办公室。当时,朋友们强烈建议我不要来北京,他们说这座城市不太友好。但我谢绝了他们的好意,我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那个年代的中国像是另一个星球。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外国人在北京过着一种“玻璃鱼缸式的生活”——所有人都能看到我们在做什么,但是我们却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那时,北京还没有国际饭店,预定酒店房间必须经由一个地方政府机构。我很幸运地被“分配”到了北京饭店,房间里没有冰箱,本地人未经许可禁止进入酒店。

这座城市里没有公寓、没有写字楼、没有现代化的商店、没有酒吧、没有豪华餐厅、没有娱乐设施。晚上8点过后,城市陷入一片沉寂。我们外国人的生活基本被限制在酒店之内,坐在北京饭店大堂的迷你吧里喝啤酒聊天是我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之一。除此之外,就是每周五晚前往外国驻华使馆聚会。

可是,如何去使馆又成了问题。那个年代,北京街头的出租车并不是招手即来,只能电话召车或者在酒店门口乘车。

那时的北京是一座扁平的城市,除了北京饭店东翼之外,市内再没有其他高层建筑。北京城内也没有什么东西好买,友谊商店是唯一值得逛逛的地方,外国人在那里可以买到自行车、面包、黄油、雪茄和酒。不过,我们只能用外汇券购物。

如果说这座城市的建筑发生了巨变,于我而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改变还是发生在北京人民的身上。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老百姓的着装非常单调,不是绿色就是蓝色,女士既没有漂亮的衣服,也不化妆、不佩戴珠宝首饰。但是北京很快发生了一场“穿衣革命”,王府井一家商店开始售卖红色的夹克衫,从无人问津到趋之若鹜,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

【老外谈】过去40年,我亲眼见证了北京的巨变
 
1981年北京街头的人们,大家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这个“老外”。(吉尔伯特·范·德克霍夫拍摄)

1982年,北京首家国际饭店——建国饭店——开业。这是一场革命,建国饭店里有真正的酒吧、咖啡店和法式餐厅。后来,北京又开了喜来登长城饭店和丽都大酒店,它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那时,我给比利时公司总部打电话需要提前预约,我们没有互联网、没有国际直拨长途电话,什么都没有。相较之下,现在的年轻人是多么幸运,他们拥有微信、可以在地铁里上网,还能去酒吧消遣、去各色餐厅享受美食……如今在北京,我们可以买到任何想要的东西。

我刚到北京时有人告诉我这里永远不会有超级市场,“因为这与中国文化相悖”。现在,中国人却成了巴黎、伦敦和其他地方的奢侈品商店里最大的客户。

还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在短短40年里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呢?

(本文作者吉尔伯特·范·德克霍夫来自比利时,现已获得在华永久居留权,定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