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政府和世界银行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与中国扶贫国际论坛日前在北京落下帷幕,参会代表围绕“国际减贫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多位国际专家发表了他们对于此次论坛的看法。
“欢迎中国在减贫领域发挥领导力。”——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过去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8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中国计划到2020年彻底消除极端贫困。不过,中国仍然需要运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在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等问题时。
我欢迎中国在这些方面以及其他可持续发展领域继续取得进展。中国经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今年9月我出访北京时看到中国承诺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帮助其实现发展愿景。我鼓励中国继续发挥领导力。
我们正处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节点。有了正确的工具和伙伴关系,我们可以确保没有孩子生于贫困,确保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在一个更加公平、繁荣、和平及可持续发展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政治承诺转化为政策。”——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瓦曼•卡马特
在我看来,中国故事的成功建立在五个要素之上。
首先,中国强调基本农业改革,并在农业、畜牧业、渔业、水利等领域进行相关投资,并采取措施促进农村非农经济发展,这对于减贫至关重要。
第二,中国投入巨资在全国范围内修建基础设施,而不仅仅是在沿海发达省份。在公路、铁路、电信和电力方面进行大量投资,可以帮助贫困人口开拓较远的新市场,进而发展经济、减少贫困。
第三,中国重点发展制造业和其他工业产业。从1978年到2015年,中国从事非农工作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从29%上升到70%。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就业格局的转变,令低收入农村家庭获益颇多。
第四,中国正利用技术手段发展服务业。地方政府推动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动植物疾病关键信息、更好的生产技术和更高的质量标准。在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的帮助下,电子商务接入偏远农村地区,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第五,中国的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合作、农村居民社会养老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在帮助低收入家庭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强有力的领导和持续的奉献精神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很少有其他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制定明确的减贫政策并坚持一以贯之。这种坚定的政治承诺有效地转化为政策,各级政府予以贯彻落实,全社会也鼎力支持。
“亚投行短短几年内取得巨大成就。”——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成立之初的57个成员国发展成为现在87个成员国。中国提出建立这一多边开发银行,旨在推动多边合作,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过去40年,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机构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金融援助和咨询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组织为中国提供了获取资本、知识共享和机构建设的宝贵经验,令中国获益良多。
在筹建亚投行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到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巨资以促进发展。我们还借鉴了其他国际机构的成功经验。这帮助我们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方案——“亚洲制造”。
中国很乐意与世界分享发展成果,这也帮助中国成长为一个世界强国。亚投行作为一个新的多边开发银行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离不开中国的大力支持。
人口结构变化、技术创新和亚洲的快速城市化正在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促使我们跳出开发的框子进行思考,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经济体更有能力在这一领域发挥领导作用。这些经济体依靠自身的成功经验,可以帮助重新定义发展、推动所有人共享红利。有了我们,他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
“社会奇迹大于经济奇迹。”——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中国的市场体系固然有其不足,但在防范重大经济危机、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和有效减少贫困方面明显优于西方的市场体系。
正如卡尔·马克思分析指出的,西方资本主义会引发周期性的金融危机,比如19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19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而在过去40年里,中国基本上没有发生过金融危机,原因在于中国有能力管理好政治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对于社会和经济赋权而言,在中国有多少人脱离了贫困比有多少人跻身富裕阶层更重要。过去40年,中国有8亿多人口脱离了贫困,这个社会奇迹远比经济奇迹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