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谈】共同努力使贫困成为历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0-18 08:44:14

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根据最新统计,全球仍有7亿多人口生活条件恶劣,每天的购买力不足1.9美元。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于近一个世纪之前的1919年,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其宗旨是只有在社会公平和体面工作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普遍和持久的和平。在国际劳工组织成立100周年前夕,我们要认识到其任务的重要性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减。

作为创始成员国,中国是最早一批承诺践行国际劳工组织核心使命的国家之一。过去40年,创造就业岗位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核心,在这两个方面,中国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超过7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善如此多人的生活条件。

在消除贫困方面,中国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尤其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40年前,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由各个单位提供,仅能覆盖单位正式职工,非常碎片化。现在,中国拥有一个与其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相适应、覆盖13亿人口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

上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采取措施确保其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跟上经济改革的步伐。9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涵盖城镇职工的失业、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的五大社会保险体系,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以帮助那些最贫困的城乡居民。在此期间,国际劳工组织与当时的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密切合作,在北京建立一个社会保障培训中心,为全国社会保障工作人员提供培训。

养老保险是中国政府和国际劳工组织之间的一个重要合作领域。上世纪90年代,全球都在推广个人账户改革,但中国没有跟随这种潮流,而是建立了统账结合的养老金模式,即通过现收现付制度保障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提供补充,这与国际劳工组织的建议基本一致。统账结合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医疗保险是另一个合作领域。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制定首个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条例的过程中,国际劳工组织积极提供支持。2000年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保障发展的新阶段,向农村和城乡居民提供医疗保障福利,并很快实现了医疗保险全民覆盖。2010年,中国颁布《社会保险法》,在这部法律起草的过程中,国际劳工组织从专业角度做出了贡献。今天,国际劳工组织继续在医疗保险领域与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合作,在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已逐步建立了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短时间内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国际劳工组织很高兴参与其中,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劳工标准的关键原则。

社会保障是一个需要不断改革和调整的领域。尽管中国在此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面对很多挑战,包括与收入相关的社会保障计划对农民工的有效覆盖率很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不足以提供有效的老年收入保障等。

(本文作者为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克莱尔•柯泰尔-穆尔德,负责中国和蒙古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