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0年,全球目睹了一个历史性的巨变,即中国在其改革开放进程中不仅成功使超过8亿人口脱贫,还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以我的个人经历为例。2001年担任负责政治事务的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期间,我参加了一场由时任中国大人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和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共同出席的会议。李鹏在会上承诺,中国不仅会实现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还会对此目标在全球范围内的实现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用自身的发展和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兑现了诺言。这极大提升了中国及其政策导向的公信力,在讨论中国现在和未来扮演的全球角色时,这种品质尤为值得赞赏。改革开放40年传递的第一条信息就是,中国已证明其发展愿景和政策具有极高的公信力。
可以理解,并非所有人都对中国未来在全球扮演的角色持正面态度。某些人惧怕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竞争,甚至担忧根据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历史发展模式,中国可能与西方发生军事冲突。然而,人类历史上并不存在必然。危险可以避免,机遇可以被抓住。如此,首先要了解我们所处世界的本质及其正在经历的变化。其次,我们处理大大小小的国际问题时都应朝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方向努力。
我们身处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当今时代对传统上“权力平衡”的政治考虑更加深远。多极化世界意味着更深的相互依存,同时,对于“现代化”、“国内秩序”、“国家合法性”等概念也存在着明显的多元理解。为建立一个与21世纪相匹配的国际秩序,对这种多元化必须要有清晰的认知。
在这个多元化世界中,中国将成为主要的参与者,甚至可能是关键参与者。并且,随着发展中国家变得愈加重要,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将得到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变化始于半个世纪前开始的“去殖民化”进程。
全球“去殖民化”进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恰逢新中国成立之前。上世纪70年代中期,即中国改革开放前夕,这些发展中国家逐渐形成了它们自己的新国际经济秩序,在此过程中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一批强有力的新参与者,产生了面向未来的巨大需求和机遇。因此,改革开放传递的第二条信息是,中国的进步与全球发展中国家的进步是历史性的聚合。
第三条信息是过去40年全球两极化格局的瓦解。新兴的国际体系很可能由多个相互重叠的框架组成,竞争将是该体系的固有因素。在任何关乎全球的重大问题上,总会有几个强大的国家参与其中。这就是对多极化世界的概念性理解,其中掺杂着新旧利益攸关方之间的各种交杂互动。虽然中美之间的互动可能会越来越重要,却不可能再把世界带入一个冷战时期那样的两极化世界。
把中美关系看作一方赢、另一方必然会输的零和博弈是错误的。双方的损益是共享的,并且每当有大事发生,总会有多于两个国家参与其中。“两极化”概念已不符合我们当今时代的需求,更不用说据此来制定明智的政策了。中国和美国都必须考虑当今国际舞台上的其他参与者,比如俄罗斯、欧盟、印度、日本和其他众多发展中国家,以及金砖国家、七国集团等。
过去40年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改革开放40年,让中国的政策公信力达到历史高点。同时,这40年也改变了那些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使之成为世界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因,并消除了阻碍全球进步的两极化。这三个信息为中国未来在世界舞台上扮演关键角色提供了一个重大机遇和责任。
(本文作者为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