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刚刚闭幕之际,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中非快速发展的伙伴关系所取得的成就。
对中国而言,非洲提供了至少三个极具吸引力的机遇。首先,非洲的生产成本较低。其次,非洲欠发达的基础设施为商业合作提供了良机,这也符合非洲的愿景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再者,超过11亿的非洲人口也是巨大的年轻消费群体。
对非洲而言,中国是极具潜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合作伙伴。若能在中国规模浩大的价值链中取得一席之地,将会为非洲国家提升出口额提供广阔的机遇。随着非洲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成为非洲商品和服务的重要潜在市场。就业和收入的增加有助于变现非洲的人口红利,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已经快速成为非洲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自2000年以来,名义贸易额每年增长20%,外国直接投资每年增长40%。中国的援助、优惠性基础设施和建设项目财务也有显著增长。非洲每年的制造业项目总价值预计为5000亿美元,其中,有中国公司参与的约占12%,而中国公司在非洲的国际承包建筑市场中占有高达50%的份额。绝大部分制造业项目是通过公共部门投资实现的,通常是国有企业以及开发和多边金融机构为大型铁路、港口、机场、水利和相关项目提供资金。这对提升非洲地区的基建状况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中国的很多私企也在非洲有投资项目,主要是为国内市场服务。麦肯锡就曾指出,到2025年,非洲的中国企业的收入可能会从目前的1800亿美元大幅增加到4400亿美元。
但非洲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一个高度多样化的集合,这无疑增加了复杂性。
南非,作为一个中等收入的半工业化国家,开创了一种新型伙伴关系,这使得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技术领域以及寻求切实区域发展方面建立起复杂商业关系成为可能。南非也是非洲其他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来源,2003年至2016年非洲各国来自南非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超过400亿美元,其中80%是2008年之后才开始的。主要资本流向为石油和天然气、通讯、金属和采矿、金融服务、建筑和建材、化工品、酒店和旅游、运输和消费品等领域。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以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该交易仍保持着中国公司在非洲的最大单笔投资的纪录。此后双方共同在非洲投资了35个项目,投资总额为85亿美元,并计划继续投资98亿美元。更多类似伙伴关系和合作将有助于在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取得更大成果。
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认为,中国的8500万个低薪制造业岗位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迁往非洲,特别是低收入的非洲国家。南非的可持续投资将主要集中在中等技术生产活动中。在这方面,消费电子企业海信和卡车制造商中国一汽是很好的例子。它们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在南非运作,并将产品出口到非洲各国。今年,北汽集团也在南非设厂,并将其产量的60%出口到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地区。
对于非洲和中国而言,区域一体化以及出口扩大和多样化将越来越成为打造可持续性互惠互利商业关系的重中之重。
作者Miriam Altman是南非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