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平饭店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博物馆。2000年,我第一次见到那里享誉全球的爵士乐手。(图片由中国日报网提供) |
在上海,由知名的西方设计师设计的新落成的浦东国际机场将成为全球37个可以接纳900万以上乘客的大型机场之一。而丝绸之路历史名城苏州,也正崛起为制造业和旅游业中心。2000年我去苏州旅游时,那里的路况还颠簸不平,路上时不时能看到骡车和少量的私家车和卡车,还有很多人小心翼翼地蹬着堆着高高货物的自行车,平衡技巧丝毫不逊于舞台上的戏曲演员。而如今,我已经习惯了乘坐半小时的高铁从上海前往苏州,或从北京乘高铁飞驰向广州,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了法国的高速列车。
苏州以其古代园林成为我最钟爱的城市之一。这些交织着生活与思想智慧的园林艺术让苏州成了一个能让我从上海等繁华闹市中偷得半日闲的胜地。
苏州的艺圃园,一名身着现代白色婚纱的新娘伫立在古典背景中。(图片由中国日报网提供) |
每当周末我去园林或公园散步时,经常有不同年纪的路人用Hello向我问好,甚至有人会和我同行片刻,趁机练习口语。还有不少年轻人用手机app软件和我进行交流。这些短暂的快乐时光常常伴随着彼此的开怀大笑。
我第一次带妻子和十几岁的女儿去观看北京奥运会时,她们完全被惊呆了。风格迥异的高楼让人目不暇接。我们一起游览古代宫殿建筑、寺庙和了解丝绸制作工艺,观摩现代珍珠生产以及新潮服饰。当然,中式点心和北京烤鸭也必不可少。那时候,租上一辆脚力三轮车也司空见惯、趣味盎然。大街上的自行车川流不息。而现在,甚至还能看到法拉利豪车呼啸而过,电动滑板车也屡见不鲜。
我常常独自旅行,虽然我对普通话可以说是几乎一窍不通,但是我从不会因此而担心迷路或丢失财物。在中国各个地方,你都可以在火车站方便的购买车票,进站口用数字清晰地标明。在主干高速公路上,路标也常常注有英文。多年来,中国的英语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这极大的方便了西方游客。上海博物馆是我的最爱之一,那里的展品都配有英文译文。世界的各个大洲我都走过,因此我对中国的看法可谓是经验之谈。在我眼里,中国是一个创新进取,充满了稀奇和生活趣味的地方。这当然包括一些少有西方人到访的偏僻城镇。和一群中国同事在当地饭馆的包间里就餐常常能让我有种亲切的宾至如归之感。
今天的中国,高度自动化的高效工厂数不胜数,可持续性发展成了一种核心商业理念。
25年来,中国的造纸和纸制品加工技术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图片由中国日报网提供) |
和居住在大城市或者到大城市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也有时会遇到空气污染。低级煤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燃料。但是和一些比较了解中国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一样,我也发现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正在兴起,包括提高回收水平,促进清洁能源如风能、水能的使用、提高能源效率等。如果你了解了中国的制造业规模之大,就不会对污染问题大惑不解了。即使高效制造技艺也不可能完美杜绝污染。因此当生产活动都集中在一个地区,后果自然就更加明显了。所以我对中国日新月异变化的另一项体会便是一个高度实用的先进社会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必然成绩斐然。
当我在卢浮宫、巴塞罗那兰布拉大道、纽约的百老汇或大学校园见到中国人时,我深知他们是在采百家之长,以自己的方式加以利用。中国的开放政策才刚刚实行了几十年,这种开放的姿态能给中国及其遍布全球的贸易伙伴带来更多回报。
作者Martin Koepenick是一名全球营销和传播顾问,专注于制造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并有一本儿童方面的出版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