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她的丈夫2017年在成都。 |
2013年2月,我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到成都后,和我所预想的不太一样,成都街上车水马龙、高楼耸立——这里比我想象的更大、更现代化。此前我从未意识到,在短短几十年里,改革开放就能推动中国城市取得如此之大的发展。我热爱地域文化,因此我希望中国继续建造更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这将让中国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但仍保有传统文化的内核。譬如,成都的太古里就是一个很好的示例。
在成都,我亲眼见证了中国举国迈向发展的步伐,比如,更换乘坐体验更佳的新型公交,修建地铁来进一步满足公众出行需求,在大学校园里建造新宿舍和新图书馆,修建更多商业购物中心促进就业,等等。同时,我也能感觉到虽然改革开放40年了,但中国人仍然想要学习各国文化,他们明白,学习成长不能止步。
如今,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四十年,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大为丰富。中国欢迎外商投资,推动对外商贸交流。中国的经济、教育和生活质量都实现了质的提升。在中国,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能听到有新项目在动工,比如成都的环球中心,还有一个在建的主题公园。
中国企业在技术和速度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们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转账、支付账单。未来,中国计划把海南打造为一个国际旅游胜地,吸引全球投资。至于中美贸易战,我认同中国的看法,长远来看,健康的经济总是来源于全球化,而不是自我隔离。我认为,未来20年,中国将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2015年夏天,我回到了美国。不久后,我在明尼苏达州遇到了我日后的中国丈夫志明(音译)。我从他和他的家人那里听到了很多关于改革开放的故事。婆婆告诉我,他们那一代人小时候几乎都是食不果腹,要靠挖野菜为生,并且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之大。
回到美国后,我经常读《中国日报》,了解中国的最新动向。现在,我需要在美国完成学业,但我非常想念中国,我想念我在中国的朋友、食物和日常生活。我和我的家人希望几年后能再回到中国。中国文化流传数千年是有其原因的,它牢牢抓住了我的心。
(本文作者为美国大学生凯特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