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有“东方达沃斯”之称的亚洲博鳌论坛就会大咖云集。4月10号习近平主席发表了开幕式的主旨演讲,宣布了在新时代里中国的新形象。他提出了“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亚洲前途在哪里?” 的问题。
随后他给出了这一问题明确的答案,“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愈发陈旧落伍,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
他呼吁继续坚持全球化,这里的全球化是指的全球的不断融合,用基础设施建设来打通各国经济发展的困境。显然没有经济的发展,和平与繁荣都不可能。历史经验表明,用关税和贸易战来实现安全和稳定的诉求是不可能的。而通过经济发展让民众摆脱贫困才能实现真正的长久安全。通过基建而保持经济的融合是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经验可以在博鳌等类似论坛上进行分享。当然中国的经验也不应该照搬照抄,毕竟各国的文化、地缘以及发展状况都不同。这也是习主席在博鳌论坛上分享的经验之谈。
中国正在用行动而非空言空语体现其世界领袖的地位。不像有些西方国家只是喊一些自己都做不到的空口号,中国正用实际行动来展示其大国形象。作为以基建为基础促进世界经济融合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低碳发展,大力提倡绿色能源以此来保障环境。这不单单是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同时也是科技和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和目标。这也是习主席在博鳌分享的中国经验。
与特朗普总统的单边主义贸易战不同,习近平主席则呼吁促进全球贸易发展,开放市场加强金融融合。中国目前几乎成了多边贸易、基础交通融合以及科技提升和环境保护的全球风向标。在特朗普总统高呼“美国第一”的时候,习主席一再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全球的商界领袖都在翘首期盼着稳定的信号。显然推特治国中的愤怒无法提供给投资者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信息,但中国详细而实际的经济融合愿景无疑会给全球带去信心。
作者龙志安是喜马拉雅共识创新人、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