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路易(英国)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阐述2018年的经济目标和优先要务。
报告显示,去年10月举行的中共十九大上提出的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从今年开始逐步施行。中国政府计划在平衡经济增长与改革和去杠杆之间进行渐进的、适度的转变,同时计划施行一些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基于长期政策导向的政策性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政府今年的主要目标是强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取得“三大攻坚战”的胜利。
与外界预期一致,中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目标被设定在“6.5%左右”。与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相比,2018年的报告中删去了“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的类似表述,这表明中国设定的2018年GDP增长目标变得更加温和。
报告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继续削减煤炭、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加强环境保护,以及加强质量和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等。除此之外,还要“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譬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使中国成为制造业的领导者”。
报告在提出“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同时,也明确表态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虽然报告中没有透露任何细节内容,但呼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这表明相关立法工作正在进行中。3月4日,人大发言人张业遂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房产税立法正在起草论证,力争早日提请人大常委会初审。这意味着中国可能会在2019年底或者2020年在部分地区试点征收房地产税。
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动其目标的实现。报告称,中国将“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
在开放中国国内市场方面,报告指出计划“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扩大电信、医疗、教育、养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
报告还强调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愿同有关方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早日结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加快亚太自贸区和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
(本文作者为牛津经济研究院亚洲经济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