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谈】中国转型成为数字巨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1-12 09:55:42
分享

在消费者导向数字科技领域,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领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量占全球总交易量的40%以上。同时,中国在自动驾驶汽车、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风险投资额位居世界前三。全球每三家独角兽公司就有一家在中国,并且中国的云服务提供商保持计算效率的世界纪录。虽然中国服务业总体存在贸易逆差,但近年来中国在数字服务方面的贸易顺差每年高达150亿美元(约合974亿元人民币)。

推动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进步的是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他们不仅推出大规模商业化服务,还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型。这三家公司在各自领域的月活跃用户数总量约为5亿至9亿。

现在,这些互联网公司积极投资中国的数字生态系统以及该领域的核心企业。中国顶尖的初创公司中,有三成公司的资金来源于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像是滴滴出行、美团点评和京东。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内市场和充足的风险投资,中国昔日专攻“山寨模仿”的企业家们摇身一变成为创新主力。在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他们像角斗士一样战斗,学会开发复杂的商业模型、建造“坚不可摧的护城河”来保护自己的生意。因此,中国创新企业的估值远远高于他们的西方竞争对手。此外,中国还在视频直播、单车共享等领域领先世界。

最重要的是,中国站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最前沿,超过6亿移动用户可以进行点对点交易,并且几乎无需缴纳任何费用。中国的移动支付基础设施将成为一个很好的平台,未来会催生更多创新。

随着中国企业的科技实力日益增强,中国的市场优势逐渐转变为数据优势,这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公司旷视科技(Face++)最近拿到4.6亿美元融资(约合29.9亿元人民币),这是迄今为止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获得的最高融资额。大疆(DJI)、科大讯飞(iFlyTek)和海康威视(Hikvision)等中国企业都是各自领域里世界上估值最高的公司。

中国另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线上线下融合”(OMO)。实体世界日趋数字化,企业探测一个人的位置、运动轨迹和身份,然后将其转换成数据,帮助塑造在线体验。

比如,OMO商店将装有传感器,能够辨别顾客的身份和他们可能的行为,就像现在的电子商务网站一样。类似地,OMO语言学习将把母语老师远程授课、本地助手调节课堂氛围、自主软件纠正发音和自主硬件批改作业试卷结合起来。随着中国重建线下基础设施,中国将在OMO领域占据领先位置。

不过,虽然中国引领数字化消费行业的发展,但商业采用数字化技术略显落后。这种情况可能将会发生改变。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三股数字力量——非中介化(去掉中间商)、分解化(把过程分化成组件)和非物质化(从实体转向电子形式)——到2030年将占到(或创造)该行业收入的10-45%。那些成功利用这一转变的企业很可能会壮大起来,足以影响全球数字领域,鼓舞激励中国之外的数字企业家。

中国政府制定了宏伟的计划,未来把中国打造成一个数字世界强国。中国国务院领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划带来了8000多个孵化器和加速器。政府设立的引导基金项目向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投资者提供了274亿美元(约合1880亿元人民币)。中国当局现在正调动资源,计划投资1800亿美元(约合1.17万亿元人民币)在未来七年建设中国的5G移动网络,并支持量子技术的发展。

中国国务院还发布指导方针引导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让中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正在建设中的河北雄安新区可能会成为第一个规划行驶无人驾驶汽车的“智慧城市”。在广东,政府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计划到2020年实现80%的自动化。

这些设想将不可避免地扰动劳动力市场,日常白领工作,像是客服和电话销售,将会最先受到冲击,然后是日常蓝领工作,最后部分非日常工作,比如司机,也会受到影响。麦肯锡的研究发现,在快速自动化的情况之下,约有8200万至1.02亿中国人将需要更换工作。

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培训将会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大主要挑战。不过,中国政府做好迎接新兴数字时代的准备、施行支持性政策、避免过度监管,已经让中国处于显著的优势地位。

(本文作者为知名风险投资公司“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和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华强森。)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