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8日,最后一批美军战斗部队撤离伊拉克,奥巴马在总统任期内实现了从伊拉克撤军的竞选承诺,也将此作为其8年总统生涯中重要的政治成就。美军撤离伊拉克,对很多人来说的确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但是,从长远角度看,美国当年贸然出兵伊拉克,又为“重返亚太战略”甩下伊拉克这一包袱迅速撤军,使伊拉克当地陷入难以抑制的动荡,可以说也促成了“伊斯兰国”(IS)的崛起,给全球带来了更不稳定的危险因素。
2003年3月20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开始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
奥巴马从竞选总统期间就一直表明自己反对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态度, 2008年赢得总统大选后,他也在讲话中重申将履行上任后16个月内从伊拉克撤出所有美国作战部队的竞选承诺。舆论认为他的当选意味着美国对伊政策将发生重大转变。
2009年2月27日,奥巴马宣布美国将陆续从伊拉克撤离大部分军队,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2011年12月18日,最后一批美军战斗部队撤离伊拉克,至此,奥巴马竞选时从伊拉克撤军的主要政策承诺已经基本实现。然而,自美军2011年底拔腿走人后,伊拉克暴力和流血不断,2013年更是达到一个高峰,IS也借机崛起。
IS是一个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恐怖组织,2003年以前以“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的名义开展活动。2014年6月29日,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不到三年后,该组织在互联网上发表声明,宣布建立“伊斯兰国”。
奥巴马的撤军战略没有认真考虑伊拉克当地的危机,也没有采取真正有效的防备。IS的崛起跟美军在伊拉克的活动脱不了干系。
从伊拉克国内来说,美国撤军后,伊拉克内部政治因教派争执和利益隔阂,不能保持平稳,而不平稳的中央政治则直接带来地方势力崛起的后果,这种上下的效能丧失招致的危险就是,新的试图填补真空的极端力量趁虚而入,新极端主义政治获得了蓬勃发展的土壤,IS趁势兴起。
伊拉克是传统上逊尼派掌权国家,但论人口却是什叶派居多,美国撤军后采取“一人一票”选举策略,这样什叶派可以确保上台执政,但很难凑齐过半议席,注定了政府的弱势。政府采取针对逊尼派的歧视性政策,引发逊尼派极大不满,部分逊尼派地方势力产生了借IS之手打击巴格达当局的微妙想法,加快了IS壮大速度。
伊拉克社会当前经济现状,犹如“人间地狱”,这同时也为IS招兵买马迅速壮大提供了绝佳的外部环境。当美国许诺的“民主和繁荣”变成幻想之后,很多人投入到了IS的怀抱。
此外,在叙利亚内战中,美国纵容支持以恐怖主义为主要力量的反政府武装,为他们提供资金、武器和人员训练。IS得到了西方支持,在叙内战中经历实战锻炼,采取发动战略袭击,以夺取武器装备、油井和粮仓等资源,避免与政府军缠斗保存自身力量等策略,保证了自身力量急速壮大。
不仅如此,美国方面的行动对IS崛起的影响早在小布什担任总统时期就已露端倪。2016年,英国发布伊拉克战争调查报告,时任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称,正是美国当年把萨达姆所在的阿拉伯复兴党的成员和支持者赶出政府,最终直接导致了IS的崛起。哈蒙德指出,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是一个名为保罗•布雷默的美国外交官负责监管伊拉克战后政治和经济重建。正是他最终决定将伊拉克军队中的阿拉伯复兴党支持者解散,才导致包括士兵、情报人员和前政府官员在内的40多万人失业。而这些人中有很多都在此后加入了IS,并在该组织中身居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