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会选择人造牛胰脏、环保鹅肝酱或者试管牡蛎当头盘,接着选用人工养殖的布列斯鸡肉馅方形饺或者自家出产的熟肉当主菜。
一家餐馆的网站www.bistro-invitro.com看起来很真实,但它不提供地址和订位电话。只有浏览一会儿,你才能发现这家餐馆并不存在。
“试管餐厅是一家虚拟餐馆,菜单上提供一些试管菜品,它们也许在未来某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餐桌上。”网站宣传道。
这家餐馆可能是虚构的,但网站上提到的食物可绝不是幻想。今年九月,中国和以色列签订了一项3亿美元的协议,中国将为以色列科研人员提供资金支持,用于研究干细胞培养人造肉的方法,当科研人员成功取得技术突破并降低成本后,中国就可以开始在国内市场生产这种肉类。
这种肉类与豆腐等肉类替代品不同,它是由干细胞在实验室而不是动物体内培养而成的。
其实这项技术出现已久。2013年,首个人造肉汉堡在伦敦制成。其制作成本约为21.5万英镑(合28.55万美元),由谷歌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赞助。汉堡由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授马克•波斯特研制而成,人们试吃后评价道:“口感和肉类十分接近,但没那么多汁”,“吃起来和普通汉堡差不多”。
Super Meat, Future Meat和Meat the Future是以色列三家专门进行鸡肉生产加工的企业,鸡肉的结构没有牛肉复杂。这三家企业都与以色列的公立大学有联系,这也是该项协属于政府间性质而并非收购性质的原因。
尽管许多人不会接受食用非天然肉类这一想法,但人造肉的存在也确实符合情理。中国《科技日报》在中国和以色列的协议公布后表示,“想象一下,将来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产品,其中一个必须靠宰牛才能得到,而另一个产品与它一模一样,但价格更低,并且既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也不会杀害动物。你会选择哪个产品呢?”
大部分肉类加工的实际情况是:过程高度工业化,并且与我们对田园风光的想象相去甚远。人工培养的肉类能完美代替大多数用于快餐及其他领域的廉价肉类制品,让农民关注牛排、分割肉等质量更高的肉类。
多数人分不清由真牛肉制成的快餐汉堡与人造牛肉汉堡有何区别,而且,就像现在一样,消费者也有能力花更多钱购买由精心饲养的动物加工成的肉制品。
动物数量(主要是牛群)的减少将降低甲烷排放,还能保护森林不被寻找新牧场的农民破坏,比如在南美地区。
消费者们,特别是欧洲和北美的群体也可以通过少食用肉类做出一些贡献,这既可以促进健康,又能改善环境。但这种饮食习惯的改变需要靠转变思想来实现,这也是试管餐厅目前的引领方向。正如网站所描述的那样:“我们想通过探索和打破我们饮食文化的常规,来摒弃‘人造肉是低级的肉类替代品’这一观点。”
关于作者:
Conal Urquhart,中国日报欧洲分社高级编辑。
(编译:汪丽晨 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