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父亲来伦敦看我,我带他去吃丽兹酒店经典的英式下午茶。一想到可以让他领略一下真正的英伦生活,我就激动了好几个星期。当我们真的坐在酒店典雅的茶室里,头顶上是高高的华美的天花板,听着钢琴的伴奏,我激动不已。
我看着锃亮的银质托盘,上面摆放着精致的三明治,新鲜出炉的司康饼,以及令人垂涎的甜品和茶点,我已经准备好大快朵颐了。
这时,我看到父亲的脸上闪过一丝紧张。他小心翼翼地模仿我进餐的步骤和刀叉使用技巧。正在服务我们这桌的侍者戴着领结,不苟言笑,父亲不时地抬头看他,仿佛在为自己的行为寻求认可。
当我们开始吃司康饼时,父亲咬了一大口,对这美味赞不绝口。中国没有司康饼,但父亲通过一些欧洲的故事对其早就有所耳闻,因此吃到司康饼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他问我英国人是怎么吃的,于是我向他详细描述了英国人的习惯,包括把司康饼切成小块,把浓缩奶油和草莓酱涂在上面,再一口一块地吃掉。
“哎呀,你怎么不早说?”父亲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尴尬得脸通红。接下来吃司康饼的时候,他像个规矩的孩子一样,忙活着把奶油和果酱涂抹平整。
那一刻,我内心百感交集,有喜悦,有伤感,还有孤独。从小到大,父亲在我心中是一个英雄,像山一样高大。我仍记得在成都的时候,放学后我冲出幼儿园的大门飞奔进他的怀抱。父亲牵着我的手,领我穿过繁忙街道回到家中。通过他的声音,我学会感受和理解这个世界。
一个人来到伦敦后,我努力学习,找到工作,完全凭一己之力开启了新生活。但是直到我看到父亲在伦敦是这么地依赖我,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虽然在我心里他仍是一座山,但我知道,同时我也已经建起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大山。
我的英国朋友经常和我分享他们间隔年在中国的美好回忆,尽管他们在那儿似乎并没有取得什么突破性的成就,但我常常惊异于他们回国后的成熟变化。
对我来说,在伦敦的八年生活也许是同样的经验——一个长版的间隔年。伦敦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也为我创造了独立思考和尝试新体验的有利环境。远离了父亲羽翼的保护,我得以更全面地了解自我,并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译者:王晓夏 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