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dy K.
在北京的一家餐厅里,我坐在一把又小又松的椅子上,耐心地等着享用我的饭后小吃。环顾四周,这景象再熟悉不过了:服务员们大声喊着下好的菜单,厨房叮当作响,顾客们边吃边谈,嗓门和气势上毫不示弱。
这时,一位厨师从厨房里闪现,边走边踢开挡路的椅子,最后把手中的盘子递给一对年轻夫妇。一个小伙子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嘴里喊着什么,还没到柜台就点好了菜。他坐下后,一个上了年纪的保洁阿姨拎着浸湿的拖把靠过来,擦净他在地面上留下的鞋印。接着,两个生意人踱步而进,忙碌了一天后总算可以吃晚饭了,说话间他们打开了手中的啤酒,开怀畅饮。你来我往,小小的餐馆很快人满为患,觥筹交错,不绝于耳,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就在我饶有兴致地欣赏此情此景之时,一位服务员轻轻拍了下我的肩膀,说道:“您的饺子好了。”她肯定不知道,这是我最爱听的话了。
如果你到中国餐馆里去寻找一丝安静或祥和,恐怕你来错了地方。这里噪声震天,就像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集市。这在汉语里叫热闹,意思是场面活跃,精神愉快。热闹是北京的精神,流淌在北京的血液里,无论我走到哪里,人们都会跟我打招呼说:“你好”或“hello。”
我的祖国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跟北京有天壤之别。北京没有个人空间这么一说,因为你走出机场那一刻就会发现,突然间到处都是人。最初我觉着很有趣,但不久这种新鲜感就消退了,我开始厌倦了挤地铁,厌倦了在餐厅里听别人大呼小叫,也厌倦了躲避横冲直撞的自行车。可就在几个月前,这一切突然不再困扰我了。我明白,这就是北京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热闹的一部分。
北京从不缺少热闹的去处。上周我外出寻找究竟谁才是北京最热闹的群体,答案出乎意料:上了年纪的人。在我看来,中国的老年人是不可思议的,他们并没有瘫坐家里,终日闭目养神,反而更愿意走到街上,带着孙子孙女到公园里去。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看上去非常惬意。这让我不再恐惧变老,甚至还有一点点期待,因为我想跟他们一样过上多姿多彩的生活。
孤木不成林,热闹非要人多不可,特别是在公共场所,这一点与西方大相径庭。我很多次都碰到有人在公共场所高声歌唱,毫不在意别人的异样目光。在西方国家,这种行为通常会被看作很怪异,因为人们在公共场所是较为保守的。中国的公共场合才名副其实,换句话说,你可以在这些地方展示才艺,比如唱歌等。
去适应潮水般的人流和热闹一开始是很大的挑战,但现在已经成为我生活里必不可缺的部分了,如果我离开北京,一定会想念这一切。热闹在北京是无处不在的。热闹弥漫在空气之中,在地铁里,在马路上,热闹让公园充满生机,更感染了老年人,就连餐厅饺子的褶皱里也有热闹的味道。北京不止有古老的建筑和现代化的延伸,热闹也是这座城市的精华和灵魂,可以让你感受到北京的活力和生活的意义。
很多人离开北京后还会回来,因为在回首当初那段日子时,他们最怀念的就是北京的热闹。北京不愧是“热闹之都”。
关于作者:
Maddy K是澳大利亚人,2014年以交换生身份来到北京,此后继续深造并获得硕士学位,现在北京工作。
(编译:孙磊 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