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十四载,双眼看中国

作者:Colin Speakman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12-18 17:00:51

来华十四载,双眼看中国

 Colin Speakman在一个人工智能展上。
 2003年底我首次踏上中华热土,来到上海。当时距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有两年的光景,算是个过渡期吧,西方跨国企业和商科学生开始逐渐明白中国的重要性了。回首往事,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我脑海里闪现出一个词:创新。用创新来形容中国变革的步伐最为恰当不过,而且这一脚步不仅没有放缓,反而会在未来十年越来越快。 

2003年,我和中方的一位联络人乘坐绿皮火车从上海去南京,全程耗时4个半小时。2008年我定居南京期间,乘坐动车往返上海南京两地只用2个小时。而现在,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运行的高铁只要1小时多一点就可以走完全程。中国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到今年九月,高铁时速高达每小时350公里,南京到上海用时不到1小时。然而让人大吃一惊的是,有一种新型高速列车可以将时间缩减至30分钟内! 

上海曾是中国的实验之城,现在更是中国的创新之城,我在中国的后期再次定居于此,我认为上海是中国最让人心潮澎湃的城市。追忆2003年,我站在历史悠久的外滩之上,目光穿过浦东,看到了美丽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和金茂大厦。此情此景正是中国创造经济奇迹的缩影,我知道,我想回到上海定居。2010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拔地而起,让其他高楼大厦相形见绌。2015年,上海塔直冲云霄,成为世界第二高的建筑,俯瞰上海。 

经济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2003年,我从上海老城区打车到浦东深处的大学校园,足足需要90分钟,周围也没有地铁站。到2017年,14条地铁线已贯穿南北,还有更多的线路尚在规划之中,建成后的地铁网络体系四通八达,将覆盖整个上海。此外,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展出的超大载客量巴士让人叹为观止,如今已在多条线路投放使用。这些巴士为电力驱动,可通过悬挂在公交站上的连接器充电,连接器位置很高,足以保证乘客安全,同时避免了在街道上布置电车线。

去年我有幸得到了安徽省合肥市政府的接待,了解到这里是全国创新试点城市。我在合肥不仅看到了可以彻底改变我们生活,让一切繁琐归于简单的机器人应用,还见证了生物科学的巨大进步,许多重大疾病将被攻克,人类健康水平得以提高。 

再说上海。飞速发展的上海还是闻名遐迩的快速之城,也许时速431公里,7分钟内便可穿梭于浦东机场和上海市中心的磁悬浮列车就是最好的证明。大型购物中心不断涌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昼夜不停,道路不断改善,便利设施一应俱全。 

归国后,我发现家乡伦敦跟上海相比实在过于死气沉沉。有言道:谁厌倦了伦敦,谁就厌倦了生活。只不过这句名言应该改成:谁厌倦了伦敦,谁就该去上海。在上海你能看到生机、乐观和创新,更能在中国,这个必将快速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经济之都,瞥见未来的模样。上海是中国的缩影,在这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中国梦也将因此而实现。

 

关于作者:

Colin Speakman是一位经济学家,教授《中国经济发展》(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一书。他还是华东师范大学与CAPA全球教育网络联合成立的中国项目部主任。

 

(编译:孙磊 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