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472名河长上岗 水清河美可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12-04 10:29:20

中国日报12月4日电 从今年8月份起,安徽省桐城市203条(段)河流、65座水库和17个湖泊(圩口)有了新“首长”。与之对应的,桐城市党政各级472名负责人也有了新头衔——河长。桐城市以铁的意志、创新的举措,迅速构建河长制体系,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奋力谱写治水兴水新篇章。

“河长制”谓何?

河长制,就是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湖执法监管等工作综合治理的责任制。

“我们市级河湖包括大沙、挂车、龙眠、孔城4条河,境主庙、牯牛背两座水库,嬉子湖以及长江干流桐城段共8片水域。”桐城市副总河长、常务副市长江学潮说,5月,市委常委会通过河长制相关制度和实施方案。到8月底,全市16个镇(街、区)全部制定了工作方案。完成了镇、村级河湖名录编制,市、镇、村三级河长472名上岗。125个河湖设立镇级河长;289个河湖设立村级河长。其中河流203条(段),湖泊(圩口)17个,水库65座。至此,桐城三级河长体系全面建立。截至10月上旬,20块市级河长公示牌、125块镇级河长公示牌、289块村级河长公示牌先后竖立完毕。

“河长制”为何?

河长上岗,责任肩扛。

“河长管河湖,说到底要让群众知晓理解,参与到共同治水中来。”桐城市河长办主任王明生坦言,河长制宣传要先行,桐城市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路口岸边树牌、挂设标语横幅、宣传车辆广播、微信平台发布、电视新闻报道等形式广泛宣传,材料汇编、信息简报等通报河长制进展,编发18期信息简报。桐城报社将推出一期河长制工作专版。河长制渐渐深入人心。

“市政府9月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河长制推进工作,会上明机构、定编制、列预算。让河长制在桐城落地扎根,见效果。”桐城市总河长、市长陆应平表示。

短短时间内,众河长作为颇丰:完成了大沙河等8个市级河湖库“一河一策”编制并印发至相关单位;各单位对照编制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一河一档”等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归档。龙眠河围绕城区段水质质量和周边环境卫生水平,全面清理河道水面水生植物及漂浮物,清除河道内的阻水障碍;青草、嬉子湖两镇以禁养区内养殖场清除整治行动为突破保障水生态环境。

“专项整治”震慑

河长制核心是党政同责,首长负责。在推行实施中,桐城各级以专项整治开局,重拳出击排污、侵种、违建,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巩固整治成果。

9月中旬,桐城市出台了涉河项目、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违法耕种、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等3个专项治理方案。制定出河长巡河、举报事项办理回应、部门联动和河湖日常管护等制度办法。

“从主要河流入手,动静大一点,宣传效果好一些。坚决拆除违法建筑!”桐城市双港镇负责人介绍说,专项整治战从主要河流打响。首先对大沙、挂车、龙眠、孔城等4条主要河流所有涉河项目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清理整治。双港镇率先拆除了废弃的跨河大桥民心桥。挂车河滩地违法建筑3处迅速拆除,其他涉河违章建设清理整治陆续展开。

从河岸入手,杜绝“隔岸观火”。大沙河河长现场调度会后,桐城立即在双港镇开展违法耕种清理整治工作。各镇迅速开展堤防管理范围内违法耕种清理工作,不到两个月时间,全面完成堤防管理范围内违法耕种专项整治。

9月下旬,嬉子湖、青草两镇组织人员分别镇域禁养区松山村、珠檀村等3处养殖场进行拆除。专人员巡查,确保已关闭的规模养殖场不反弹。

“我们对规模养殖和排污企业分类整治。拿出近千万元对禁养区内39家养殖场有效关闭。”桐城市河长办主任王明生说,同时对11处入河排污口调查登记摸底,关停了32家排污企业。

“河长”带动“水兵”

“当好先锋,在推进河长制工作上就要作出表率。”鲟鱼镇内江河长、党支部书记龙国吟谈起“河长”带“水兵”的细节来,内江党支部10月份“党员活动日”的主题是“当先锋作表率,喜迎党的十九大”,党员在学习研讨后,开展巡河护水和护岸保洁志愿服务活动。清理漂浮物、捡拾垃圾,火钳、红桶、塑料编织袋、捞兜是“标配”。

雨后的河面清洁了,河岸清爽了,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做文明创建的表率。河水“守望者”,河岸“守护者”,让内江的水更清,岸更洁。

党员干部带头,“村民理事”共治。在规定细化市、镇两级河长常态化巡河的基础上,桐城积极探索河湖管护新机制。范岗镇19个村(社区)全部成立河长制村民自治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包括村民组长、老党员、老干部以及村民代表,协助村级河长开展本区域内沿河陈年垃圾治理,对非法采砂、河面非法养殖、捕捞、放牧、河床内行洪作物种植、河岸违章建筑、入河污水排放等行为进行日常监督与管理。

“理事会增强了群众参与河流治理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意识到河流生态保护不仅关乎每个家庭切身利益,更是子孙后代长远的福祉。”村老党员满意地说。

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方式,使老百姓自觉遵守,人人监督,切实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打通河湖管护工作“最后一公里”。

水清河美,和谐共生,桐城可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