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中国

作者:Mark Greeven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12-01 15:45:54

2004年我向学术圈的同事们宣布将去中国研究创新时,他们一致认为这段学习生活会很快结束。现在中国已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创新大国了,人们搭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便车,创新发展如火如荼。帮助中国精英学生和下一代变革者发展成才是我的职业追求。我不仅接收了渴望在中国学习科技和商业新模式的国际学生,还接待了硅谷企业家和投资人代表团,为中国与世界搭建桥梁——这一切在13年前谁又想得到呢?

马云、方毅、孙德良等中国早期的企业家让我相信,中国拥有巨大的创新潜力。我曾有幸与他们见面,感受到他们想要改变世界的热情。我见到马云是在淘宝的家庭日上,见到方毅时他还是浙大的创业学生,见到孙德良时他还在研究平台发展策略的初级阶段。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来到杭州,不仅因为这里美丽的城市风光,还因为杭州还拥有巨大的变革力量。我来自荷兰著名的实干者之城鹿特丹市,但我知道,杭州将成为一座举世瞩目的城市,我一定要为杭州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依稀记得来华后最初几年的生活,那时我需要经常拿着外国银行卡在为数不多的ATM机上取出大量现金。有时我要跑到不同的银行,忙碌的员工说我能用的ATM机在2公里外,沮丧的我真心怀念荷兰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中国正在进行无现金转型,手机上的支付宝和微信足以让我买日用品、购书、租单车、买电影票或者管理财务等等。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一场移动支付革命改变了我在中国的消费方式。如今回到荷兰就好像穿越回了过去,又得重新使用银行卡和现金了。

不久前,一个学生申请做我的助教。他并没有给我发简历或介绍信,他制作了一个网站来介绍自己的情况、兴趣和项目经历,而且他做得非常专业,内容生动,重点突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他没有询问助教的薪资或具体工作内容,而是问我怎样成为教授,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是如何同学生合作的。我在浙大的跨文化管理课是另一个例子。学生们最初很害羞,不爱表达观点,如今的课堂简直像电视真人秀,他们放弃了用PPT做展示,亲自上阵表演,把课堂变成了剧院。当然,今年夏天最火的节目可不是电视台制作的历史肥皂剧,而是腾讯拍摄的《中国有嘻哈》,中国的年轻人在节目里生动地表达自己对新中国的看法。这是一档没有山寨美国的中国原创新式饶舌表演。亚洲风格与美国风格的混搭,让四川话和重庆话一炮走红。

数字化转型和新一代人崛起是我来到中国后感受到的两种巨大变化。我是西方来客,是中国变革的见证者,更是变革的参与者。中国的美丽在于一切皆有可能,变革广受欢迎,挑战孕育生机,我非常欣赏中国人的这种心态,这也是中国给我上的最生动的一课。

 

关于作者:

Mark Greeven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副教授。

 

(编译:孙磊 编辑:齐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