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之营——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展》在美国开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11-22 11:07:14

《无声之营——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展》在美国开幕

一位参观者在观看二战期间盟军战俘的历史照片。(中国日报 张玉安 摄

中国日报11月22日电 《无声之营——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展》于当地时间11月21日在旧金山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庄严开幕。展览为期两周,以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为历史背景,通过200多幅保存下来的盟军战俘珍贵历史照片、日记和当年由美国战俘绘制的漫画以及战俘老兵捐赠的文物(复制品),真实再现盟军战俘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期间服劳役和艰难困苦的生活情况,以及战俘们凭借自己特有的智慧、坚强的意志与日军进行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

展览由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中国日报社、沈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陈列馆和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主办,由中国日报美国公司策划并承办。展览地选在海外首个抗日战争纪念馆。同时,旧金山更具有中美在二战中并肩作战的历史地位,也是联合国成立的圣地。

仪式在8名儿童的童声合唱《依靠我》(Lean on me)和《明天会更好》中开始。100多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他们当中有提前一天专程飞抵旧金山的91岁高龄飞虎老兵陈科志,也有8岁的华裔小学生。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陈列馆馆长范丽红,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名誉馆长方李邦琴女士、中国日报美国分社社长、总编辑纪涛,以及新加坡驻旧金山总领事刘启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指出,相对于欧洲战场,美国民众对亚洲太平洋战场的情况知之甚少。他希望此次展览能够为美国观众提供一个深入、全面了解亚洲太平洋战场的独特视角,让更多的美国观众能够了解这段历史,重温中美两国军民同仇敌忾、并肩奋战的往事,促发中美两国人民共同牢记历史教训,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从而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和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馆长范丽红表示,沈阳战俘营是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修建的众多战俘营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战俘营。战俘营是日本军国主义者违反人道主义国际公约、肆意攫取战俘人力资源、服务于日本所发动的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见证,是盟军战俘悲惨境遇和苦难经历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历史见证。

中国日报美国分社社长纪涛表示,“作为致力于国际传播的中国媒体,中国日报社通过参与本次展览的组织和策划,并联合中美媒体进行全媒体报道,担当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通过发挥我们的媒体责任,让这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传播得更广,让来自无声之营对战争和法西斯的控诉和对和平的呼唤,传播得更有力。”

《无声之营——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展》在美国开幕

杰姬·哈勒伯格(左)和她的堂兄展示她的父亲生前的外套和奖章。杰姬的父亲沃特·哈勒伯格曾在原奉天俘虏收容所(又名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被囚禁过九个月。沃特三年前在美国加州去世,时年九十岁。(中国日报 朱林 摄)

美国联邦众议员罗·康纳向沈阳陈列馆和中国日报美国分社发来荣誉证书,感谢两家单位为再现二战盟军战俘营历史、传播美中两国在二战中并肩战斗的历史。

已故华裔作家张纯如的父母张盈盈博士和张绍进博士,以及多位美国二战老兵也出席了开幕式。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原名“奉天俘虏收容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中国沈阳设立的专门用来关押从亚洲太平洋战场上所俘获盟军战俘的一处战俘营。从1942年11月到1945年8月,这里曾先后关押过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法国六个国家的2000余名盟军战俘,其中美军战俘有1200人。关押在这里的盟军战俘中包括美国乔纳森·温赖特中将、爱德华·金少将、乔治·摩尔少将等18名高级别战俘。

二战结束后,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曾经被淹没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直到2003年,一些学者发现了这处旧址;又经历了六、七年的复原,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终于在2013年对外开放,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才为世人所知。

仪式最后,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史实陈列馆馆长范丽红向旧金山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捐赠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图集。

范丽红馆长表示,展览除了反映二战盟军战俘的黑暗苦难岁月外,还展现了他们和中国工友在日军兵工厂服劳役时所结下的深厚友谊。她说:“虽然远离战场,战俘们和中国工友通过拖延和破坏机器等方式和日军斗争。中国工友还千方百计的为他们提供食物和稀缺的药物。”

沈阳战俘营陈列馆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与美国相关的博物馆、档案馆、战俘老兵及亲属取得联系,在未来的巡展中能够增添更多有关盟军战俘的历史内容,赋予展览更加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