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15日电(记者 张之豪)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覆被地图集》(1∶1000 000)(以下简称地图集)正式出版发行。这部以中、英文双语出版的地图集是世界首部土地覆被地图集,完整、系统记录了中国经济发展最快20年的沧桑巨变,对研究我国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后续深化我国“全球变化与应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多个时间节点的基础信息支撑。
精细刻画土地覆被空间格局,准确掌握土地覆被类型及其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既是区域环境过程基础研究的需要,也是国家生态建设策略制定的重大需求。遥感具有的监测能力,是获取一致、连续、可对比的土地覆被信息的强有力手段,在全球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自2011年开始数据生产到2017年地图集正式出版,历时六年,先后有来自中国科学院9个研究所和9所高校等240余名科技人员的共同参与。地图集所采用的2010年、2000年和1990年三个时期中国土地覆被数据集(ChinaCover),经过了11万余个土地覆被地面实测样点数据的校验,13轮大规模交叉自检,3万余个独立地面样点的精度验证,全国31个省(区、市)环保主管部门用户的对接与反馈,获得了国家环保部及各应用单位的高度认可。
地图集主编、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吴炳方研究员介绍说,该地图集的基础数据是目前世界上分类级别最完备的土地覆被产品中,监测范围最大、精度最高、序列最长的数据集,是唯一的土地覆被量与质一体化的数据集,填补了我国土地覆被类型与参数一体化数据集的空白。其中,2010年土地覆被数据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B)CCD数据为主要信息源,是我国自主遥感数据综合应用的一次重要实践。
该地图集还创建了全国普适与区域特色相结合的土地覆被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包括多源数据标准化处理、基于面向对象的自动化土地覆被分类、多重质量控制、独立精度验证和用户意见反馈。同时,形成了全数字化的制图工艺流程,完成了由30m空间分辨率土地覆被数据直接缩编到百万比例尺的土地覆被地图,革新了传统百万地图集的设计模式与制图工艺,用一本图集表达三本图集的科学内容。
该地图集的出版还极大推动了我国数据共享的进程。数据集已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和省级(市、区)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科教等部门与行业的100多家单位等广泛应用,共享数据超过750GB,打破了行业壁垒,避免了数据的重复生产,节约了大量重复投入,推动了国内数据共享的进程,提升了我国生态学、地理学、遥感等领域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该地图集采用中、英双语出版,使得地图集受众不仅面向国内,也面向国际。地图集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近20年来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成果,证明了我国在应对全球变化相关问题所独有的科学精神、科研态度和具体行动,展示了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态度和决心,可为其他国家借鉴。
该地图集由徐冠华院士、陈宜瑜院士担任编辑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担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徐冠华院士在《序》中指出,“它的出版是我国土地覆被乃至地理学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成为我国重要的科学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