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中国——一个老外的视角

作者:Grahame Smith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11-07 11:20:38

体验中国——一个老外的视角

作者与中国友人的合影。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我想所有的老外都有不同的方式来认识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我只能根据过去12年多次短暂的访华之旅,讲述我有限的经历。我在此前的文章里讲过,最初被问到是否愿意去中国时我很不情愿——这是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朝鲜战争岁月给我带来的困扰,那时我少不经事,易受影响,而中国也在和澳大利亚以及很多国家都在打仗。而在2005年来到中国后,我被真正的中国所折服。如今,我通常每两年回中国一次,跟我的中国朋友们见面。

后来的岁月里有什么变化吗?变化太多了,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当年我大部分朋友风华正茂,初遇时还是单身的女孩儿如今已结婚生子。我也就当上了好几个孩子的外国爷爷,经常被问到:爷爷,您什么时候来看我啊?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你大部分朋友都是单身女性?答案很简答:她们的英语比大多男生好,而且女人更会聊天。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有些朋友当时准备带我领略中国的不同地方,我自己是不会只身前往的,因为我掌握的汉语近乎于零。QQ和微信上的新好友通常会问我去过哪些城市,我说有幸去过哪里哪里,他们很是羡慕。

我去过的城市以及城市间的交通基础设施永远让我感到惊奇。我喜欢到城市的老城区和周边乡村漫步,这样才能合理地理解新和旧。跟我的祖国相比,多年来我目睹中国的发展真正凸显了进步对于人口大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必然的。作为一个实用的衡量标准,我告诉中国友人,上海的人口比澳大利亚总人口数还多一点。

上学时我根据新中国之前的历史了解中国,极其狭隘。我只知道北京,南京(以及大屠杀),上海,广州,香港以及江苏省。等到我终于来到中国后,真的是大开眼界。另外我还得学习很多新名字。中国依然是一个神奇的国家,我喜欢探索新区域,即使是离我众多住处很近的地方。我始终相信,双脚比汽车能让我看到的更多。

我一直想了解高层公寓的地基结构,在西安南部的现居地,我有幸看到了一些新楼宇的建筑过程。一幢幢大楼相继拔地而起,建筑队逐个施工,我可以观察整个工程的不同阶段。看到涉及的方方面面,有些是在建筑竣工后永远看不到的,感觉很棒。

举一个交通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的例子吧。我见证了沪宁高速公路——现在是国道G42的一部分——20052006年间从双车道扩建至四车道。我目睹了上海南京铁路运输系统从2005年的柴油动力发展为2006年的电力牵引,后来在已有的铁路线上逐步引入和谐号高速动车组。接着我有幸看到在上海和南京两城间架起了不止一条,而是两条高速双轨铁路,已有建筑被拆除,为新的沿线站点让路。

如今中国的交通运输网络让人叹为观止,中国朋友来悉尼拜访时,我真的很羞愧。从机场到我家的50公里路程,市郊列车要足足行驶1个小时。多年来不少中国友人来到悉尼简陋的家里探望,我感到既幸运又开心,有6个朋友还来了两次。一个朋友打算留在悉尼久一点,以便进修深造。 

工厂、仓库和高层公寓一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有时会想,当建筑热潮不可避免地放缓之后,这些建筑工人会怎样呢?也许他们可以去澳大利亚,帮助增加人口,同时把技能好好利用起来。

没有人确定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未来会怎样,但我祝愿中国能与邻居和贸易伙伴们和平共处。当然前方荆棘密布,我希望中国能合理应对眼前和未来、国内和海外的诸多挑战。

 

关于作者:

Grahame Smith是中国日报网资深博主。

 

(编译:孙磊 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