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近期在其人物报道栏目“勇者们”(the Brave ones)中,用视频专访和文字的形式,对马云这位摇滚巨星般企业家的20年勇敢奋斗历史进行了长篇特别报道。报道认为,马云的成功秘诀无他,只有对互联网信仰的坚持,以及持续不懈地通过不同的形式,为全球中小企业赋能。
随着阿里巴巴集团迈向全球化的脚步越来越快,阿里巴巴这一透明的经济体正在被全世界人们所知晓,阿里巴巴在影响全球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也为全球中小企业赋能,改变人们做生意的方式,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过去一年是阿里巴巴国际化的元年,也是阿里巴巴“五新战略”的开始。阿里巴巴在国际舞台吸引了无数目光:从大规模投资东南亚电商网站Lazada和Investopedia以及印度支付网站Paytm,到阿里速卖通业务的迅猛发展,再到中国新零售盒马鲜生的迅速扩张。阿里巴巴这个经济体在18岁青春之际,迸发出了无限的活力和创意。
从东南亚的购物者到加拿大的海鲜出口商,生活正在被马云和他创建的阿里巴巴所改变的人们不禁对马云和他所建立起的这家透明且无处不在的经济体感到好奇:马云这个酷似外星人,又像摇滚巨星一样的企业家,是如何建立起这样庞大的商业巨头并持续不断地改变世界的呢?
阿里巴巴的舞台在世界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尽管中国依然是一个增长很快的消费者市场,但马云知道,为了能够继续保持阿里巴巴的快速增长,世界和天空才是它的尽头。阿里巴巴已经巩固了在中国的兴盛发展,阿里下一步的方向一定是国际化。
马云看到了世界各地消费方式的巨大变化。马云在CNBC的节目中说:“过去的30年,美国国内消费拉动全球经济,支持美国或中国这么多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销售。而未来的30年,中国的国内需求和动力将会驱动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小企业。这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过程。”
在2017年的股东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对股东解释说:“全球化策略是阿里巴巴集团最长期的战略,我们的目标是希望20年以后能够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要达到这个数字,我们肯定要走到全球去。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运、全球游。”
马云在节目中提出了自己对全球赋能的定义:“我们如何才能赋能中小企业?你知道,小企业不仅可以把东西卖给自己的乡村,甚至是城市。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我们可以帮助他们销往世界各地。”
在即将到来的2017天猫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中,阿里巴巴宣布将带领100个中国品牌“出海”,服务全世界广大的华人群体。
就在CNBC特别报道出炉之时,阿里巴巴2018年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阿里巴巴的国际零售业务同比增长115%。阿里巴巴和马来西亚政府也在11月3日宣布:阿里巴巴首个海外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试验区在吉隆坡全面启用运营。
十年前,人们几乎无法想象,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的领导者能够成为世界贸易中最重要的声音之一。
阿里巴巴在做的,只是坚持了其最初的梦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西湖边的免费英语导游和“不同凡想”
美国老牌资产管理公司研究部主任吉尔·卢里亚在接受CNBC采访时就说:“马云的成就让世人震惊,非常不俗。比起贝佐斯(亚马逊创始人)、扎克伯格(脸书创始人)、马斯克(特斯拉电动汽车和SpaceX创始人)的成绩来,马云(的成绩)更让人印象深刻。”
同样对马云印象深刻的,还有美国底特律的律师布鲁斯·特伦。今年早些时候,在底特律举办的“美国中小企业论坛”上,马云和这位40年前相识于西湖边的朋友重逢。40年前的马云,迫切地在西湖边为外国游客做免费导游,希望学习英语,了解外面的世界,马云为超过2000人做过导游,特伦就是其中之一。
马云希望能从这些游客身上学到的不只是英语,而是世界眼光。正是这种对世界的认识和随之而来的对世界的终极关怀,推动着马云和阿里巴巴坚持不懈地在全球奔走,为中小企业赋能。
在CNBC的专访中,马云说:“我在中国的书上学到的东西和我从美国游客那里了解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开始Think Differently (意为差异化思维,不同凡“想”)。我的同学们在学校只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而我学英语、读英语,是因为我能学到很多来自美国的想法。”
不懂技术的马云最爱技术和科学
波特·埃里斯曼,是阿里早期的副总裁,同时也是英文畅销书《阿里巴巴的世界:一个不同凡响的中国公司是如何改变全球商业的面貌的》(Alibaba's World: How a Remarkable Chinese Company is Changing the Face of Global Business)的作者。
在CNBC对他的采访中,他说他眼中的马云,从一开始就试图建立某种东西来改变中国。
这个改变中国的某种东西,就是阿里巴巴和互联网。
然而马云并不是一个科技专家。马云在采访中对CNBC回忆起初次接触计算机的样子:那是在马云西雅图的朋友家里,马云见到计算机时,“小心翼翼的”接近了计算机,他朋友都说“别担心,你碰不坏电脑,随便摸吧”。
当马云在这台连接到互联网的计算机上敲下“China”的时候,却什么都没有出现,正是这个时候,马云这个“科技门外汉”,萌生了利用互联网这个新生的东西链接中国和世界的商业机会。这件事情在中国的困难程度,用埃里斯曼的话来说,相当于把魔豆推销给别人。但是马云还是义无反顾地创立了阿里巴巴,并将这家公寓楼里的小微企业,变成了如今市值接近5000亿的经济体。
马云曾经在多个场合说过自己不懂技术,所以阿里的技术是最强的。在9月份的阿里巴巴集团18周年年会上,马云就说:“BAT中马云是最不懂技术的人,但最不懂的人最热爱,并且是真心热爱。”
不懂技术的马云对技术和科学的真心热爱,在2017年的10月又有了新体现:阿里巴巴宣布将在未来3年内,投入150亿美元(约合995.4亿元人民币)到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并成立研究机构“达摩院”,在全球设立实验室,招募最顶尖的科技人才。
对此,新华社发表评论称:“中国需要更多的达摩院和更多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来回报社会,回报股东。”
阿里巴巴于今年10月宣布成立达摩院,并投入1000亿人民币用于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
他有一个大的梦想 他有一颗坚韧的心
CNBC的特别报道对阿里巴巴早期,马云传道士一样的行为着墨颇多。埃里斯曼对CNBC说道,这个长得有趣的前英语教师,一家一户的敲门,告诉所有人,他们应该花数千美元到这个叫“互联网”的东西上。马云的个性和过去的人生经历以及对未来的视野,是其最有力的武器。就连“软银”的创始人孙正义都为其折服,提供了4000万美元(约合2.65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马云却只收了一半。
但如果就此认为马云令人信服的性格使他的互联网事业一帆风顺,那显然是低估了成就这样一家赋能全世界中小企业、市值近5000亿美元的新经济体的难度。
马云第一个公司“中国黄页”的失败已经广为人知,阿里巴巴的成长过程更是充满了艰难险阻。在过去的人生里,无论是在肯德基工作,还是当酒店服务员,或是申请大学,马云都被拒绝过无数次。
用马云的话说,刚创业的时候,他就像一个盲人骑着一只瞎了眼睛的老虎,但他坚持了下来。CNBC说,是马云对互联网的信仰,促使他能忍受挫折和失败,走向成功。
马云自己对CNBC总结到:“作为企业家的一个特质就是,当被别人拒绝的时候,我习以为常。”
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我认为,作为商人,我要尽一切努力确保我的客户开心、员工快乐、社会良好。这很健康。社会责任是关键。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要确保对社会是好的。”马云告诉CNBC“勇者们”栏目。
阿里巴巴视自己为一家社会企业,而马云将他的高调姿态视为一种义务。这是他对去年阿里巴巴平台产生的3万多亿人民币交易额的经济活动的描述:“管理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你有责任和人们分享自己是怎么想的。”
马云不仅在分享自己的想法方面高调,在公益方面更加高调。
今年,阿里巴巴发动了95公益周,向社会发出了“人人3小时,公益亿起来”的倡议。而早在两年前,阿里巴巴1号志愿者马云,早上一上班就发送了全员邮件,提出“阿里人每人每年完成3小时公益服务”的倡议。
两年时间里,阿里人的“每人每年3小时”公益计划,已经累积达到17万多人次参与,申报的公益时超过28万小时。
马云同乡村教师合影
马云在CNBC的节目中说:“当你有钱的时候,花这些钱支持更多的人。当你掌权时,赋能给其他人。当你获得荣耀时,(确保)其他人有这个。那么你会开心的。”
一个英语老师的育人情节
在CNBC的专访中,马云还指出,当今3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互联网一代,他们才是真正会改变世界的一代人。马云不停地在全世界奔走呼喊,鼓励世界年轻人。
如果仔细观察马云过去几年的足迹,就会发现他每年都会花大量时间与年轻人交流,鼓励年轻人。
仅上个月,马云就应菲律宾德拉萨大学和莫斯科国立大学学生之邀,给年轻学子们传授自己人生的经验。马云这个前英语老师的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年轻人们的狂热追捧。
马云近日在菲律宾顶尖学府德拉萨大学为学生进行演讲,并接受科技创业荣誉博士学位
无论在哪里,马云都会告诉年轻人们“不要放弃,要有自己的大梦想”。因为正是年轻时马云自己的坚持,才有了阿里巴巴的今天。
云谷学校、湖畔大学、乡村教师奖……马云对年轻人以及教育的热情一直没有变过。他曾经说过,自己最喜欢的职业,还是站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