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0月26日电(记者 王漪清)共青团中央委员会、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有关年轻人如何对待恋爱和婚姻的意见。该意见在网上广为流传,因为其倾向于把恋爱婚姻这一个人问题变为社会问题。
这份最近发布的文件似乎是官方对近期发生的一些有关年轻人爱情和婚姻事件的回应。一些媒体此前报道几起有关恋爱和婚姻诈骗案件,有些甚至是悲剧。由于许多年轻人要求有房子和车才能结婚,出于对他们坠落成为拜金主义者的担忧,该文件旨在帮助年轻人在爱情和婚姻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有关部门的初衷是很好的,他们把这样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引入大众视线的做法是值得称道的。不过,我们应该先找出问题所在,同时要了解一下年轻人对此事的看法。
批评家普遍认为,之所以有很多人仍然单身,是因为他们在选择终身伴侣时过于看重“金钱”。在经历了几十年来之不易的“自由恋爱”之后,通过相亲来选择“终身伴侣”的现象却在中国变得非常流行,这确实让人感到悲哀。
从理论上来说,相亲也是一种自由选择终身伴侣的方法。问题是,尽管社会共识是婚姻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相亲组织者最优先考虑的却是双方的物质条件,比如财产、收入、教育背景、甚至是家庭背景,而不是婚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比如爱情、理解、品德和共同的兴趣。
从这一角度来看,相亲确实泯灭了婚姻的意义,并把其变成了一种交易。尽管如此,诸如“拜金主义大行其道”、“今日的人们已不同往昔”等简单的解释并不足以让当今的年轻人心服口服。在诗歌,小说和戏剧中颂扬了数千年的“感情”和“爱”,如此轻易地让位于金钱,着实让人担忧。
在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理论金字塔中,两个最低也是对人类最重要的层次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在生活的所有需求中,人们首先希望满足生理和情感的需求,特别是生活的必需品——住房需求。
如果换个角度看,我们就会发现,如今的年轻人并非比老一辈人更功利。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面临着比老一辈人更大的压力——要过上体面的生活。他们生活在一个文凭贬值,房价却在飙升的社会中。对他们来说,结婚不只是意味着与所爱的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还意味着能负担得起生活费,、买数百万元的房子、照顾四位父母, 可能还要养活两个孩子。
从道德层面来评价如今的年轻人变得格外看重金钱,这不利于解决他们在婚姻中真正面临的问题。相反,一些提供实际服务和援助的公共政策可能有助于减轻年轻人的负担,促使他们为爱而不是金钱结婚。比如,一些城市已推行公租房政策,使租房成为一个可行且负担得起的选择,以满足市民基本的住房需求,从而缓解年轻人在婚前买房的沉重负担。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年轻人“勇敢爱”,这可能是帮助他们成功恋爱、走向婚姻的一种更有效的方式。
(编译:李雪 编辑:王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