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怎么过?登高、酿酒、踏秋、敬老……

来源:中国江西网
2017-10-26 10:00:44

9日,又是一年重阳节。

重阳节这一天登高,在南昌一带极为盛行。相传自晋、南朝以来,南昌市郊便是登高望远的胜地,人们相约,或攀梅岭,或登滕王阁。重阳节里的南昌,还盛行重阳糕与重阳旗。

实际上,重阳节这一天,江西各地都以各种契合当地的新民俗,继续流传着种种古老的节日方式,如赣州——炸薯包,宜春——蒸撑酒,广丰——打糍粑……

历史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从汉代开始,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

但“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自晋、南朝以来,南昌市郊的龙沙,即今下沙窝一带,是登高望远的胜地,人们相约,或攀梅岭,或登滕王阁。人们以文会友,登高聚宴。唐代诗人孟浩然诗曰:“龙河豫章北,九月挂帆过;风俗因时见,湖山发光多。客中谁送酒,淖里自成歌;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

史料记载,旧时,南昌每逢重阳节到来之前,市民就开始制作重阳糕和重阳旗。如今,南昌人仍有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做成九层,上面还要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糕上插一小旗,用以代替“登高”。

民俗

江西多地重阳节风俗各有不同

记者查询发现,除了南昌盛行登高,萍乡、赣州、上饶等地,都流传着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

而在赣州,如今虽然登高的人少了,但至今家家户户在重阳节这一天,都要饱食口顿“薯包”。

在上饶广丰一带,重阳节打麻糍等习俗,依旧传承下来,而且越加热闹。据广丰当地人士介绍,村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之后,农家喜于此重阳日酿造米酒、蒸“重阳糕”。村民还介绍说,清代至民国,在上饶一带的部分农村,重阳节还要上演“重阳戏”,举行盛大的迎神赛会。

而在江西多个居住客家人的村落里,重阳节前后或是重阳节当天还盛行放风筝,这是一些客籍地区的特有习俗。

“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祓禊登高。”在西汉人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中,记录下重阳节具有女性特质。在过去,南昌人每当中秋节,已经嫁出去的女儿,一定要回到娘家。这其中,除了是与家人团聚外,最主要的就是要送一双千层底鞋给父母。女儿们希望老人能够在重阳节外出登高,同时也是祈愿老人身体健康。

婺源晒秋被评为“最美中国符号”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九酒不分,酒水又是阳水,古人认为用重阳节的水酿造的酒最好,因此把以重阳日造的酒称为“重阳酒”。在宜春一带还有蒸撑酒习俗,撑酒是农家土法酿造的糯米酒。

据介绍,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庆祝重阳节还包括“晒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所以,“晒秋”也是一种典型的农俗,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据称,古代时期,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慢慢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发展至今,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每年九月九也开始举办隆重的晒秋节,唱歌跳舞,共庆重阳节。篁岭晒秋还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

传承

传承古老重阳节具有敬老爱老的现实意义

“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妈妈我爱您!”“又是一年重阳节,没有与你们一起度过,独在异乡,愿在家的你们安乐长康!”“愿你们被时光善待,永远幸福健康!”……记者采访发现,最近几年的重阳节,已经引起年轻人的关注,不少南昌高校在重阳节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讲解与重阳节相关的文化知识,组织学子表达孝心。

而同样在重阳节这一天,江西省内不少景区免门票。如,庐山景区在重阳节(10月9日)当天面向九江市居民免费开放;另外,10月9日当天,年满55周岁的女性公民,年满60周岁的男性公民凭身份证免票上山游览。同样,在重阳节当天,60周岁以上的老人凭身份证或老年证可以免费参观游览滕王阁景区。

与此同时,许多单位每年在重阳节前后,组织单位企业退休职工干部登山或文艺表演,不少城市社区还组织居民举办相关庆祝活动,热闹异常。

“重阳节的过法有很多种,但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社区的歌舞、儿女带老人出去旅游……重要的是我们透过这些不同形式,看到的是一种敬老、爱老、孝老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有民俗专家认为,赋予了浓郁文化色彩的重阳节,更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