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广西扶贫:深入贯彻精准扶贫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作者:胡永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10-24 21:19:48

专访十九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孙大伟

中国日报10月24日电(记者 胡永启) 广西集“老、少、边、山、库”于一身,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过去五年,广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下足“绣花”功夫,做足精准文章,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广西扶贫事业步入了新的阶段,迎来了新的挑战,也将以新的面貌决战贫困,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为此,记者专访了党的十九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孙大伟。

新时代广西扶贫:深入贯彻精准扶贫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十九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孙大伟

中国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在脱贫、减贫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孙大伟:脱贫攻坚是场政治大考、民生大考,更是对干部作风的大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西脱贫攻坚工作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时常惦记着壮乡各族群众的民生改善和脱贫致富,2015年3月8日在参加全国人大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脱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今年4月到广西考察时强调,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针对致贫原因分类施策,戒搞形式,戒做虚功,下一番“绣花”的功夫。这对广西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自治区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全面吹响了“攻坚五年•圆梦小康”冲锋号,下足“绣花”功夫,做足精准文章,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定力,举全区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压紧压实各级脱贫攻坚责任。严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建立“区负总责、市抓协调、县为主体、乡村实施、部门配合”扶贫机制,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局面,切实把责任压紧压实压到位。比如,我们实行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领导包点责任制,全区712个安置点每个点落实1名县级领导挂帅、组建一个专门工作班子,实行“八包”(包建设进度、包工程质量、包资金监管、包搬迁入住、包后续产业发展、包就业创业、包稳定脱贫、包考核验收),将责任落实到人,实行专项考核。

二是全面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及20个配套文件,包括了脱贫攻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特色种养业培育、鼓励企业参与工业扶贫开发、农村电商发展、教育帮扶、劳动力培训就业创业、卫生帮扶等内容,基本形成了系统完备、措施过硬、涵盖全面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三是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从自治区到县每年按10%—20%的增长比例安排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同时行业部门资金、财政涉农资金重点投向脱贫攻坚。2012—2017年8月,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7.77亿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22亿元,社会资金投入200多亿元。此外,还有自治区专项用于脱贫攻坚的政府债券资金83.05亿元等。

四是统筹力量构建大扶贫格局。全区5000名第一书记和3万多名扶贫工作队员驻村帮扶,52.3万人结对帮扶125.6万贫困户和脱贫户,联系120多万贫困户学生,9102家单位定点帮扶5000个贫困村,3600多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3385个贫困村。24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2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广东省5市对口帮扶广西3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片区县。

五是创新方式方法。狠抓精准识别,组织25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建档立卡,全面摸清贫困底数;在全国率先出台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办法,实行“一户一册一卡”;在国家组织的第三方核验中,广西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达99.76%,居全国首位。狠抓督查考评,制定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准,建立督查、协调、“红黑榜”通报制度,完善考核评估办法和激励机制,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狠抓精准退出,实行“严计划、严标准、严程序、严评估、严销号”“五严” 举措,严防数据脱贫、被脱贫;坚持正向激励,脱贫人口实行2年跟踪扶持、1年观察指导,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原有扶贫政策仍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确保所有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县都稳定脱贫摘帽。

中国日报:您刚刚介绍了广西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绩,那么这些成果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实惠和改变?

孙大伟:随着各项扶贫政策落实落地,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状况明显改善,长期困扰贫困群众的住房难、喝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贫困群众收入不断增加,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2—2016年,广西累计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9万人,年均减贫120多万人,占全国六千多万同期脱贫人口的十分之一;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8%降低至2016年的7.9%,下降了10.1个百分点;有943个贫困村和4个自治区级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

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16年广西3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片区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0元,比2012年增加3297元,增长59.9%,年均增长12.5%,比同期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2.5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贫困村(屯)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开展20户以上自然村(屯)屯级道路建设大会战,累计投入133.3亿元,建成屯级道路4.45万公里,预计2018年底可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屯)全部通路。解决430多万贫困人口饮水困难问题。优先解决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贫困户户均补助标准2.35万元;贫困户住房条件大幅改善,仅2016年就解决7.9万户。

扶贫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12—2015年,实施了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建成40个贫困县产业示范基地,带动200多万贫困人口发展产业脱贫。2016年投入160多亿元用于产业扶贫,引进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8家,新建立农民合作社1381个。出台有关政策推进光伏扶贫工程,在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设300—50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

比如,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可爱村是一个典型石漠化地区村屯,所辖自然屯分布分散,原多数屯通路条件差,群众到村委会要走四五公里山路,水电也不通,村民大多住着破旧的木瓦房,无以为业。2012年以来,环江县在大安乡实施“整乡推进”脱贫攻坚,对包括可爱乡在内的贫困村实施整屯搬迁,帮助可爱村81户贫困户296人“挪穷窝”,不仅住上新房子,贫困人口还到县城、工厂打工,在离新村1.5公里的地方,全村还种植了230亩红心香柚,间套种植黄豆等200亩,收入有了稳定保障。2016年可爱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152元,比搬迁前的2092元多4060元,贫困人口从413人减少到22人。这是广西扶贫政策落地生根、真正惠民的一个缩影。

重点领域扶贫加快推进。开发建设71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际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4万人。贫困地区累计实现转移就业新增339.7万人次,扶持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和青壮年劳动力77.8万人次接受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资助贫困户学生1420.79万人次、资助资金286.58亿元,实行贫困地区大中专专项招生计划,受助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人数和金额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过去五年,广西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65种重大疾病、慢性病纳入救治范围,贫困人口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模式推广到全区范围,贫困人口签约医生服务覆盖所有贫困人口。

中国日报:为确保2020年全面脱贫,广西将在精准扶贫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孙大伟: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广西作为西部后发展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还面临不少困难。目前,广西还有341万贫困人口,排全国第四位,仍有50个贫困县、4000多个贫困村要脱贫摘帽,其中有一批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乡镇和深度贫困村。这些都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坚中之坚,是当下广西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眼下距离2020年不到4年时间了,决战贫困必须争分夺秒、排除万难、集中攻坚。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引,用“绣花功夫”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脱贫攻坚责任,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深入推进精准帮扶,突出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狠抓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集中攻坚,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编辑:孙若男 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