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楚剧:从农村唱到城市的非遗剧种
上周在武汉剧院演出的楚剧《凤冠梦》受到武汉观众的好评,图为国家一级演员夏青玲饰演的崔氏。
《凤冠梦》剧照
《凤冠梦》剧照
昨天下午在位于解放大道1813号的楚乐戏苑里上演了一出轻松幽默的贺岁楚剧《飞来的乌纱帽》。该剧以宋代年间,包拯奉命查处淮南转运使张可久利用职权贩卖私盐,并暗杀巡盐御史为主线,重点刻画了在包拯查案遇阻、又遭软禁之时,使用妙计,慨然相救、并助其一臂之力的小人物形象——“咸亨盐栈”的伙计龚苞。在新年的第一天,武汉楚剧院演员张锐以明快流畅的唱腔、活灵活现的表现、让楚剧爱好者笑得合不拢嘴。
形成于清末,最初只在农村演出
楚剧,形成于清末湖北黄陂、孝感一带,原名:黄孝花鼓,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以表演质朴,诙谐机趣,擅长刻画小人物见长,其剧目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声腔分为"迓(yà)腔""小调""高腔"三大类,是湖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地方剧种。2006年,入选国务院颁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楚剧现存剧目约五百个,常演的有两百多个,伴奏乐器主要有胡琴、京二胡、二胡、三弦、板鼓、钹、大小锣等。楚剧的角色主要分为生、旦、丑三类,其他行当亦由生、旦、丑演员兼演。楚剧表演讲究贴切自然,运用程式手段不拘一格,乡土气息浓郁。楚剧还颇具包容性,能吸收京、汉大戏的剧目,既能演生活小戏、现代戏,又能演宫廷大戏和武戏,表现手段丰富多样。楚剧贴近生活紧跟时代,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创作演出了歌颂正义、抨击邪恶的新剧目。
楚剧是由鄂东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的语言、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剧种。其形成初期,只在农村元宵节玩灯时演唱,故又俗称“灯戏”,后来逐渐出现农闲时演出的麦黄班和常年演出的四季班。
据了解,最早的戏班是光绪年间黄陂彭家中的艾九爹和黄陂横店张面糊筹组的两个戏班。当时的唱腔只有哦呵腔、悲腔、四平以及《思儿》、《探亲家》等小调。一个戏班七八个人,常演剧目也不多。
20世纪初在汉口租界唱响
1900年,原本在农村演出的戏班开始进入汉口附近的沙口、水口两镇,在茶园清唱,两年之后,首先进入汉口德租界的清正茶园,开创了楚剧进入城市演出的历史。
辛亥革命后,戏园开始在租界内出现。最先演唱黄孝花鼓戏的租界戏园有四海升平楼、共和升平楼、玉壶春等,座位均有千人以上。最受欢迎的演员有小宝宝(花旦,后改名江秋屏)、小官宝(旦角,后改名李百川)和小双红(花旦兼小生)。常演剧目为《蔡鸣凤辞店》、《张德和辞店》、《胡彦昌辞店》和《云楼会》、《花楼会》、《东楼会》、《西楼会》等。
为适应城市观众观赏要求,戏班广泛吸收移植本地其他剧种的剧目来充实自己;从演单边戏、小戏、折戏,转为演出故事连贯、情节曲折、有头有尾的本戏和连台本戏,如《合同记》、《卖花记》、《打龙袍》、《蝴蝶杯》等。此后二十余年里,黄孝花鼓戏的演出逐渐扩大到邻近武汉的一些县城,并逐步取代了各地原先流行的花鼓戏剧种。
1926年,黄孝花鼓以“楚剧进化社”为名加入湖北剧学总会,正式定名为“楚剧”,并应聘进入由共产党员李之龙领导的血花世界演出,获得了在租界外公开演出的合法地位。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汉楚剧界参加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郭沫若、田汉等领导下,开展劳军、宣传、献金等义务演出活动。
一出《狱卒平冤》荣获十项大奖
说起对楚剧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武汉楚剧院功不可没。武汉楚剧院的前身是武汉市楚剧团,建立于1951年,2005年更名为武汉楚剧院,是楚剧最具代表性的剧院,现在剧院下设演出团、青年演出团、楚乐戏苑三个演出实体。
武汉楚剧院院长宋涛介绍,从1985年开始该剧院自己创作剧目,这一创作收获就不小,《狱卒平冤》在1985年的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获得演出、导演、剧本、舞美设计、主演、配演一等奖、音乐设计二等奖以及服装设计专项奖等十项大奖。
此外,其他精品剧目,《养命的儿子》、《彩凤搏鸦》、《穆桂英休夫》、《你是一条河》、《三媳拜寿》、《三月茶香》、《回乡过年》等也荣获“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文华表演奖”等国家级奖项。
“沈派”传人将楚剧艺术代代传承
宋涛介绍,武汉楚剧团的第一任团长沈云陔,以旦角立身,是黄孝花鼓戏发展成楚剧的奠基人之一,是楚剧界的一面旗帜。沈云陔一生演出剧目200余出,饰演的角色有《二堂审子》的王桂英和《吕蒙正泼粥》的刘玉兰,《夜梦冠带》的崔氏和《杀狗惊妻》的焦氏等。他善于刻画人物性格,所表演的形象个个栩栩如生,独具匠心,博得行家和观众的赞誉。他在表演上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既保持了楚剧的特色,又博采其他剧种之长,创立了深沉细腻、含蓄凝练、生活气息浓郁的“沈派”风格。
他不仅在表演艺术上拥有高超的技艺,其高尚的品德情操也为人景仰。抗战时期,他带领楚剧宣传队向后方撤退。途中慷慨解囊,用自己的积蓄雇船,以使全队顺利到达重庆。八年抗战期间,他演出了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岳飞》、《新雁门关》、《湘北大捷》等新编楚剧。
张一平是楚剧一代宗师沈云陔先生的传承人。她以表演见长,人物刻画深沉细腻、含蓄凝练,感情色彩强烈。张光明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刻画人物含蓄而深邃,被行家称之为“性格演员”。
1986年毕业于武汉市艺术学校的周娟和夏青玲是现在活跃在楚剧舞台上的著名演员。周娟嗓音甜美,唱腔韵味浓厚动听,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代表剧目有《杀狗惊妻》、《打神告庙》、《窦娥冤》、《大别山人》等。夏青玲主攻闺秀、花旦。她扮相甜美、嗓音圆润,天赋甚佳。代表剧目:《访友》、《断桥》、《宝莲灯》、《哑女告状》、《三月茶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