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坚持本级财政收入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尽最大可能让人民得实惠

作者:达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9-08 16:00:16

中国日报拉萨9月7日电(记者 达穷)9月8日上午,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办喜迎党的十九大暨西藏“砥砺奋进五年”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姜国杰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姜国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本级财政收入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举全区之力推进精准脱贫攻坚,全面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2016年,全区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1,266亿元,较2012年增长98.7%,增长近一倍,占财政总支出的79.8%。2017年安排资金300亿元,支持“民生十件实事”,实施10个方面33项民生政策,较上年增长79.5%。

姜国杰介绍,近年来,西藏财政不断扩宽民生覆盖领域,尽最大可能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民生保障服务,让更多人群受益。促进安居乐业,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16年达到220.3亿元,较2012年增长52.9%。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水、电、路、讯、邮政、广播电视、农家书屋、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优化农牧区环境,全面完成45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2016年安排脱贫攻坚资金85.2亿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政府花钱为百姓购买工作岗位”,继续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全面实现。2016年,自治区财政就安排购买公益性岗位资金5.6亿元,保障全区28,725个公益性岗位需要。安排脱贫攻坚生态保护专兼职岗位经费15亿元,保障全区50万个脱贫攻坚生态保护专兼职岗位需要。完善民生财政补贴政策,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自治区各类惠民财政直接、间接补贴近40项,惠及全区所有农牧民,2016年自治区财政对农牧民直接和间接补贴年人均达到4,486元,较2012年增加1,600元,增长55.4%。

与此同时,西藏财政把保障基本生活作为民生保障服务的首要目标。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2016年落实生态保护建设资金54.58亿元,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让农牧民群众吃上“生态饭”。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全面建立城乡低保制度,实现了用制度保障全体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的历史性突破,并逐步提高低保标准。2016年安排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7.3亿元。全区城乡低保对象36.8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2017年安排资金9.8亿元,支持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工作。关注特殊群体,在全国率先实现五保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的“双集中”保障。

在此基础上,西藏财政正确处理“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体现民生保障从基本区情出发、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坚持基本制度连续性的民生可持续发展要求。各项民生政策力度逐步加大,2014年以来连续4年安排民生提标扩面资金343亿元,持续改善民生,加快了民生发展进程。

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了人们福祉,给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及农村危房改造,全区农牧民群众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新房;实施村容村貌及环境整治 “十项工程”,4500多个村庄成为美丽宜居村落;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实现了农牧民的安全饮水全覆盖;全区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不断延展,基本实现每个乡村群众走上了幸福宽敞的致富大道;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近60万适龄学生真正读得起书、上得好学;完善医药卫生投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公共卫生专项投入,着力改善村级卫生室设施设备条件,全区260万农牧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编辑:徐子茗 潘一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