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女学生遭遇性侵,她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做了一件很酷的事

作者:左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8-29 15:41:05

Ione Wells是牛津大学英语文学专业的学生,同时是一个热爱阅读的记者。

2015年,她还在备考牛津大学的时候,不幸遭遇性侵,但她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在网上发表了一封写给施暴者的信,并以此掀起了一场反对性侵犯和反对责怪受害者的运动。

牛津女学生遭遇性侵,她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做了一件很酷的事

2016年,她在TED上进行了名为《我们如何在网络上谈论性侵犯》的演讲,详细地讲述了这件事给她带来的改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有意义的演讲吧:

那天晚上,她乘坐最后一班地铁回家。下了地铁后,她遭到陌生人的跟踪。在她快到家的时候,那个人将她劫住,用手捂住她的嘴,抓住她的头发,把她的头往地上撞;连番殴打她;扒掉她的衣服......小区的人听到了她的哭喊声冲了出来,这时歹徒才罢手逃跑。

牛津女学生遭遇性侵,她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做了一件很酷的事

尽管遭受了极大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她并没有选择沉默。她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她对于这种恶劣行径的愤怒。她给侵犯者写了一封公开信,并且把它发在了牛津大学的网站上。

牛津女学生遭遇性侵,她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做了一件很酷的事

在信中,她陈列了犯人对她所作的一切罪行。然而,她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个人的伤痛上。

I don't know who the people in your life are. I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 you. But I do know this: you did not just attack me that night. I am a daughter, I am a friend, I am a girlfriend, I am a pupil, I am a cousin, I am a niece, I am a neighbour, I am the employee who served everyone down the road coffee in the cafe under the railway.

我不知道你的生命中有谁,我对你一无所知。但是我知道的是,在那天晚上,你不仅仅侵犯了我一个人。我是父母的女儿,我是某些人的朋友,我是我男朋友的女朋友,我是一个学生,我是一个表姐,我是一个侄女,我是一个邻居,我是在地铁站中咖啡馆的服务生。

All people who form those relations to me make up my community, and you assulted every single one of them.

所有这些人构成了我的团体,你也侵犯了他们所有人。

但是,她说,她不会让这种痛苦影响到她与她家人的生活。她把她的遭遇与2005年的伦敦地铁大爆炸联系在一起。当时,整个城市都充满着恐慌。伦敦市长仍然鼓励市民第二天去乘坐地铁,生活照旧进行。这种平静的抗争是对恐怖袭击者最好的反击。

"My community will not feel we are unsafe walking home after dark. We will get on the last tubes home, and we will walk up our streets alone, because we will not ingrain or submit to the idea that we are putting ourselves in danger in doing so. We will continue to come together, like an army, when any member of our community is threatened. And this is a fight you will not win."

“我所在的团体不会因此觉得走夜路回家不安全,我们还会搭乘最后一班地铁回家, 独自一人走在街道上,因为我们不会把一种想法深植脑中, 那就是这不安全。 当团体内的成员受到威胁的时候, 我们仍将像一支军队一样,团结一致,而且,这场仗你不会赢。”

Ione Wells在孤独和痛苦中寻找救助自己的方法,她决定把这封信发布在网上,希望能够在牛津大学找到和她有过相似经历的人。她鼓励叙述者在故事后添加“#Notguilty”的标签。令Ione没有想到的是,一夜之间,这封信在网络上被疯狂转发,它鼓励了更多受到过性侵犯的人说出自己的故事。

What I never anticipated is almost overnight, this published letter would go viral. Soon, we were receiving hundreds of stories from men and women across the world, which we began to publish on a website I set up. And the hashtag became a campaign.

出乎我意料的是,几乎一夜之间,这封信被迅速传播。不久之后,我们就收到了几百个来自世界各地的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也被发表在我建立的网站上。这次“标签”叙事也变成了一场运动。

人们在推特上开始使用这个标签,然后这封信也被登在多份国家性报纸上,并且它也被翻译成许多语言。来自澳大利亚、荷兰等地的读者也纷纷向她写信,感谢她的勇气带给他们的力量和信心。

这场运动让她开始重新思考“新闻”的含义。新闻的特点就是“新”,但是性侵犯屡见不鲜,在媒体上也被多次报道。为什么人们还会对这封信如此有兴趣?

在她看来,这封信会引发众人关注的原因,在于它触及到了每一个鲜活的人的故事,给了他们发声的机会,而不仅仅是新闻评论员冷冰冰的叙述。

她的这场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互联网的传播扩散作用(proliferation)。但是,互联网也会引发负面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的网友们很轻易地就能对某一件事发出自己的回应或者看法。然而,这些反应并非全部真诚。有些只是敷衍了事,使自我感觉良好,要不然就是带着有色眼镜歪曲事实。这些评价只会让社会不公正越来越猖獗。

比如说,英国的一家小报刊登过她的公开信,标题是这样的:

Oxford Student Launches Online Campaign to Shame Attacker

牛津大学学生发起了一场在线运动去侮辱侵犯者

这完全背离了她发起这场运动的初衷。她只是想设立一个平台让被侵犯者来沟通,从没有想过要去侮辱任何人。

还令她担忧的,是人们对于社会不公正的消极态度。在受到侵害时,人们往往会让自己成为受害者,会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过错,进而被恶势力打败。有的人会开始抱怨,会选择复仇。但这些都不能够根本地解决问题。

Revenge, or the expression of hatred towards those who have done us injustice may feel like a human instinct in the face of wrong, but we need to break out of these cycles if we are to hope to transform negative events of injustice into positive social change.

复仇,或者向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发泄仇恨是人们在面临坏事的本能,但是,如果我们想把消极的事变成积极的社会变化,我们需要打破这种循环。

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面对社会不公正,我们都不能忘记“人性”这一基本的原则。

All these considered approaches to injustice evoke the very keystones on which the internet was built: to network, to have signal, to connect -- all these terms that imply bringing people together, not pushing people apart.

所有这些面对不公正的方法,都唤起了一个建立互联网的初衷:社交、标识、联系。所有的这些东西都让人们团结起来,而不是疏离。

Ione Wells的行为无疑是一次勇敢的挑战。在她所创立的网站中,有许多令人心碎的故事。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走出阴影,减少自己身上的“负罪感”,与面对他们的不公正进行正面对抗。

牛津女学生遭遇性侵,她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做了一件很酷的事

这是一场持续性的战争,但请不要忘记:

You must never allow the enemy to determine the grounds for battle.

永远不要让你的敌人来决定战场。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