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泽秋志愿服务站引全国网媒关注:大爱精神千人传承 志愿足迹遍布泉城角落

作者:丁媛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7-04 09:42:16

房泽秋志愿服务站引全国网媒关注:大爱精神千人传承 志愿足迹遍布泉城角落

房泽秋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日报网济南7月4日电(记者 丁媛媛)她是房泽秋,因为一句承诺,悉心照顾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36年,她的大爱精神感动济南、感动全国。如今,她的精神如春风化雨得以传承,千余名志愿者追随大爱的脚步,在济南全市上下共创文明城的热潮中,将志愿足迹遍布城市各个角落。7月3日下午,2017全国百家网媒济南行采访团来到房泽秋志愿服务工作室,在历下区第一个以“中国好人”命名的志愿服务工作室里,感受爱心的点滴传承。

成立志愿工作室 服务老年群体传承济南文明新风

2015年3月5日,历下区第一个以中国好人命名的志愿服务工作室——房泽秋志愿服务工作室成立,旨在通过房泽秋的影响力,不断传播社会正能量,不断放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今年1月1日,刚刚获得“全国文明家庭”称号的房泽秋载誉归来,在百花洲畔的泉水人家民俗馆挂牌成立了“房泽秋服务驿站”,与同样以“家风、家教、家训”为主题的民俗馆结成对子,供市民、游客参观游览,把济南好家风、好故事传到全国。

“工作室主要从社区成员特别是老年人的多种需求出发,组成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组织网络,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在黑虎泉附近的一处房泽秋志愿服务工作室,房泽秋向来自全国的网络媒体记者介绍了工作室的职能,谈到工作室的意义,房泽秋说到,“我获得的荣誉对我来说是动力,我希望能带动更多人加入到爱老敬老的文明行动中来。”

从工作室成立至今,2年多的时间已经吸引了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房老师,需要用车就叫上我们。”“房老师,什么时候有活动,孩子想当面听您讲故事。”各行各业的热心人为这这颗爱心之树浇水施肥,助它枝繁叶茂。

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排查摸底、建立帮扶台账、电话沟通、入户问候、邻里互助的方式,对辖区需要帮扶的老人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的志愿服务。志愿者对需要帮助的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定期到托护中心、老年公寓等场所免费做义工,实地帮扶老人。

今年60岁的退休职工鲍华大姐是志愿服务工作室的“老人”了,她几乎每天都会来到工作室,帮助打扫卫生,帮工作室联络志愿活动,帮扶社区老人等。而年龄最大的志愿者朱纹已经74岁高龄,她每两周便提着理发工具箱,从工人新村坐公交来到工作室,为这里的老人们免费进行理发。二月二龙抬头当天,经营理发工作室的志愿者董淑杰放弃了门庭若市的挣钱机会,关上店门,来到工作站和老人家中,为他们义务理发。

今年94岁的老人张玉琴是工作室长期志愿服务的对象,老人的老伴去世后,老人便无人照顾,房泽秋和志愿者们会定期到老人家中打扫卫生、给老人包水饺、照顾老人生活起居、和老人聊天解闷,有时候志愿者们由于活动较多,几天不去老人家中,老人便眼泪汪汪地给房泽秋打电话:“闺女,你们怎么还不来啊?”

同时,志愿者们还参与到爱泉护泉、啄木鸟大气污染防治保护、轨道交通建设等多项志愿活动中,用实际行动践行房泽秋志愿服务精神,擦亮泉城服务新名片。

擦亮志愿服务品牌 打造泉城文明新名片

创建文明城关系你我他,谁也不能置身事外。从区领导包联街道,到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再到普通居民参加志愿服务,历下区在创城工作中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氛围。随着创城工作的不断深入,历下民居环境越来越好,行业形象得以提升,民众关切也得到了回应。

记者了解到,在创城中,历下区委常委和副区长对包联街道进行全面督促、检查、指导,每月至少督查一次,迎检期间每周至少督查两次;街道社区对网格内创建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平时每周至少督查两次,迎检期间每天至少督查一次。

居民是城市的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都被调动起来,城市机体才能有效运转,创城工作才算落实到位。6月2日,由历下区委宣传部、共青团历下区委发起成立的“历下群众”志愿服务团成立,报名人群几乎涵盖了各个阶层、各行各业,有退休在家的市民,有在校高中生、大学生,有公交车司机,也有政府公务人员,他们正深入创建文明城市的各个角落,包括爱泉护泉、孝老爱亲、文明交通、维稳综治和环保治污等各个方面,擦亮这一志愿服务品牌,成为泉城的名片。

【相关链接】房泽秋事迹简述:36载坚守只为一个承诺 大爱感动全国

“爷爷,您跟我走吧,我来养活您!”一句承诺,房泽秋忙碌了36年。19岁时,房泽秋把邻居孤寡老人李玉柱接回家照顾,直至老人97岁寿终正寝。

李玉柱老人是房泽秋家的老邻居,房泽秋亲切的喊他为“二爷爷”,这位“二爷爷”和房泽秋的爷爷关系不错,房泽秋从小被李玉柱老人看着长大。1979年,61岁的李玉柱突发脑溢血,半身不遂,无人照料,十分可怜。在当时住房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房泽秋还是和母亲商量,将李玉柱接回自己家照顾。

与丈夫于海结婚后,两人便一起照顾李玉柱,在老人遭遇骨折瘫痪、大面积心肌梗塞时,房泽秋和家人也没有退缩,送老人去医院,没日没夜的照顾老人起居,甚至老人在大便无力时,都能戴着皮手套帮老人抠出来。

2012年,丈夫于海不幸去世,给房泽秋打击很大。但让她欣慰的是,这份孝老爱亲之心得以延续下去,从她传到儿子、儿媳,还传递到了小孙子“哼哼”身上。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房泽秋的儿子、儿媳直接搬过来和房泽秋、李玉柱同住。房泽秋的儿子于霄宁放弃了在外面的工作,选择在家中一边做网络兼职,一边照顾老人。

因为房泽秋的精心照顾,孤寡老人李玉柱安然度过晚年,在留下一句“亲爱的云,谢谢你,这些年多亏了你”后,老人安然离世。

因为对老人36年的承诺和坚守,房泽秋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一家被评为济南市最美家庭、山东省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房泽秋荣获山东“好人之星”荣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2015年10月13日,在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房泽秋被授予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