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遭遇大范围高温 北京等多地提前入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5-17 12:33:08

中国日报5月17日电 17日至19日北方多地将遭遇高温“烤”验,影响范围涉及7个省(区、市)。在此次过程中,18日的高温天气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大。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表示,这是今年以来影响华北地区的首次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

 方翀介绍,此次高温天气过程影响范围较广,内蒙古东部偏南地区、辽宁西部、河北中南部地区、山西部分地区、北京、天津、河南北部、山东北部等地都会出现高温天气。强度较大也是此次高温天气的特点之一,“受影响的大部地区在17日至19日的最高气温会达到35℃以上。”方翀说,“18日,内蒙古东部偏南地区的最高气温会达到38℃以上;19日,华北地区东部局地也会出现37℃以上的高温。”

  据了解,此次高温天气过程自17日开始发展,18日的影响范围和强度达到最大,19日夜间开始在弱冷空气的影响下,高温天气将有所缓解,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从常年数据来看,近期华北地区气温虽然较历史同期明显偏高,但并未突破历史极值,像北京在2010年5月19日就出现了38.1℃的高温。

  对于此次华北地区大范围高温天气出现的原因,方翀分析,前期东北冷涡东移后,内蒙古东部至华北黄淮地区受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好天气,气温上升明显,导致华北多地的气温明显偏高。

  早在此次高温天气影响前,华北多地就已悄悄进入了夏天。自5月上旬开始,华北地区多地气温节节攀升,多地正式入夏。北京市气候中心介绍,5月7日北京已入夏,比常年入夏日5月19日,提前了12天。从5月10日开始,天津市区日平均气温已连续5天高于22℃,达到了入夏标准,与该市平均入夏时间5月14日相比,今年入夏时间偏早4天。与天津同一天步入夏天的还有石家庄市,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资料显示,与石家庄平均入夏时间5月21日相比,今年该市入夏明显偏早。

  受高温天气影响,大气底层偏暖、偏干的南风有所增大,中央气象台预计17日至19日华北黄淮冬麦区将出现干热风天气。干热风是北方冬小麦开花灌浆期出现的一种高温(日最高气温≥32℃)、低湿(相对湿度低于30%)并伴有一定风力(大于3米/秒)的灾害性天气。17日至19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北部等地持续晴热,最高气温普遍可达32℃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小,午后风力一般大于3米/秒,加之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偏差,冬麦区将出现干热风天气。18日至19日,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左右,将出现中到重度干热风天气,对冬小麦灌浆不利,将导致冬小麦灌浆速率下降,降低籽粒重量。

 此前,河南省气象台及各地气象台已连续4天发布干热风预警,各级台站及时发布灾害预警,测定小麦各项生理、性状、物理等指标,做好干热风灾害应对工作;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制定全省干热风灾害监测实施方案,及时在全省3个农试站和全省小麦农气观测站开展小麦光合作用、灌浆速率、干物质等灾害相关指标监测,探索防御措施对干热风灾害的缓解效应。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也及时发布了2017年河北省冬小麦干热风预报与生产建议,提醒麦区种植户浇好灌浆水,喷施叶面肥,以增强抗干热风能力。

(编辑:党超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