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服装厂“大老板”是怎样变成贫困户又在一年内脱贫的?

作者:左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5-12 16:56:45

中国日报5月12日电(记者 左卓)48岁的邹永存是个沉稳干练的中年男人。你不会想到他是一个贫困户。

村里人开玩笑说,他哪里像贫困户,一看就是个大老板。

曾经的服装厂“大老板”是怎样变成贫困户又在一年内脱贫的?

邹永存坐在自家门口。(中国日报 左卓 摄)

28年前,这个生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文武坝镇古坊村的农民,和当地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都不愿守在农村忍受贫穷,加入了第一批外出打工的大军。

他在广州服装行业打拼。1989年刚到那里时,月工资只有100来块。但他勤劳踏实,慢慢做到了企业的管理层,到2008年,他的月工资已涨至5000元。

他的妻子兰招连后来随他一起去广州打工,每月也能赚到1000多元。

两夫妻的梦想是在广州定居,过上富足的生活。

然而,命运让邹永存的人生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2007年,妻子病倒了,得了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会使患者肌肉疼痛、浑身无力。

兰招连说:“刚发病时,浑身动不得,吃饭都要人喂。从头痛到脚,肌肉摸一下都疼。送到医院,医生说再晚一点就没命了。”

那时她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依赖丈夫照料。

她说:“我不能碰冷水,洗衣服、做饭这些事情全部他包掉,连头发都是他帮我洗。”

人们都说邹永存人好,对老婆不离不弃。兰招连半开玩笑说:“如果他人不好,我就死掉了。”

曾经的服装厂“大老板”是怎样变成贫困户又在一年内脱贫的?

邹永存的妻子。(中国日报 左卓 摄)

因为广州治病太贵,邹永存放弃了外面的事业,陪妻子回到江西赣州治疗。医疗费花了20多万元,多年的积蓄基本用光。

2008年,在治疗半年后,妻子病情稍微稳定,邹永存还是放不下服装行业,又到会昌县城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厂,兼顾照看家中妻子。

然而这个厂只维持了5年,因竞争激烈,生意难做,接连亏本,他彻底退出了这行。

而家里面,兰招连一病未愈,又生一病。2015年,因为治疗红斑狼疮服用激素过多,导致兰招连的股骨头坏死。

她不能劳累、无法工作,平均每月都要花上千元的医药费,再加上两个孩子要上学,家里的经济一下子垮了下去。

邹永存一家就这样被列为了精准扶贫户。

曾经的服装厂“大老板”是怎样变成贫困户又在一年内脱贫的?

贴在邹永存家门口的精准扶贫工作联系牌。(中国日报 左卓 摄)

当时,古坊村的扶贫工作正是攻坚阶段,流转土地、建立合作社、发展现代产业。

起初很多村民都不愿意把自家土地使用权流转给合作社,虽然一亩地有600元的年租金,但毕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地。

村干部为了让百姓理解土地流转的好处,可下了苦功夫,各种动员宣传,挨家挨户地去讲道理:各家土地流转到一起,就能成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也能搞起来,最重要的是,能带来稳定的收入……

邹永存也不例外,他家有一亩田。一开始被动员流转土地、加入合作社时,他的内心是拒绝的。但他上网查了一下,最终决定加入这个合作社。

现在回想起来,他笑说:“当时还有点小情绪,以为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就没有了,没想到好处那么多。以前我外出打工,那一亩地一天也没种过,一分钱也没产出过。现在我不用种地,还能拿到租金,还可以到合作社做事、赚工资。”

大多数村民也都逐渐认识到流转土地的好处。半个月不到,古坊村便完成耕地、林地流转90%。

当时,合作社计划发展大棚和露天蔬菜、果业、养鱼、竹荪等产业。

邹永存的帮扶干部看他爱钻研、有想法,对种菜也有兴趣,就推荐他来负责大棚。

2016年6月,村里一边搭建大棚,一边派邹永存和另一个村民分别去江苏、山东接受培训。10天后,他们带着新的大棚蔬菜种植和无土栽培技术回到村里,建起了11个瓜果蔬菜大棚。

蔬菜水果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生长环境非常洁净,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以及育秧、移植、施肥、浇水都用电脑控制。

曾经的服装厂“大老板”是怎样变成贫困户又在一年内脱贫的?

蔬菜大棚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器。(中国日报 左卓 摄)

但新技术也意味着新问题,如病虫害管理、湿度控制等,邹永存一直在钻研摸索。他说:“遇到问题就向农技站的专家求教,我自己也会上网做研究。学无止境。”

这个曾经在服装企业做管理的一把好手,现在又在大棚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记者日前见到邹永存时,他正在大棚里为小黄瓜剪须,耐心地把每一株黄瓜藤缠在塑料绳上。

曾经的服装厂“大老板”是怎样变成贫困户又在一年内脱贫的?

在大棚里忙碌的邹永存。(中国日报 左卓 摄)

他在介绍自己一手打造的大棚时,骄傲地说:“大棚里种出来的瓜果蔬菜营养丰富、品质上乘、口感好。我们培育的第一批小黄瓜,刚上市就被抢光,1斤卖到了10多块钱。”

现在他在大棚工作,每月工资2000元,还能按产量提成。

他同时也贷款入股了合作社,等大棚进入盈利阶段,就能拿到分红。

曾经的服装厂“大老板”是怎样变成贫困户又在一年内脱贫的?

古坊村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的蔬菜大棚。(中国日报 左卓 摄)

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邹永存家的日子也好过了不少。妻子虽然仍不能外出工作,但身体状况逐渐稳定。考虑到这一情况,帮扶干部又推荐他们利用电商扶贫的政策,在家里经营一个“淘实惠”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服务中心。

曾经的服装厂“大老板”是怎样变成贫困户又在一年内脱贫的?

邹永存家经营的“淘实惠”电商进农村服务中心。(中国日报 左卓 摄)

这种电商服务站可以方便村民网购。不会上网或腿脚不便的村民到这里下单,服务站为其代购,村民就可以等着收货了。此外,服务站还能帮村民在网上代卖当地土特产。这一政策向贫困户倾斜,后者能从中获得抽成,一年内营业额超过50000,还有5000元奖励。

兰招连每日坐在家中经营着小店,不用太大的运动量,每月也能赚一两百块钱。

在产业扶贫和电商扶贫等政策的帮扶下,两口子一年内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邹永存当然不会只满足于脱贫,他现在一心扑在大棚上,每天兢兢业业地打理着棚里的蔬菜瓜果。这里有他的心血与希望。

记者问他将来有什么打算,他说:“将来就想把大棚搞好,这就是最大的产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