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天体探测发展路线日渐清晰

作者:赵磊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5-09 15:08:02

中国日报5月9日北京电(记者 赵磊)记者日前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悉,“叶培建星”命名仪式暨小行星探测学术报告会周一在该院举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杨戟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办首席顾问叶培建颁发了“叶培建星”命名铜匾、命名证书。以“叶培建星”命名仪式为契机,我国广大小行星探测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研讨,就科学推动小天体探测步伐达成共识,掀开了我国积极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的新高潮。

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永久性的荣誉,权威性高、影响力大。国际编号为456677号小行星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的。为了表彰我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为推动我国卫星遥感、月球与深空探测及空间科学快速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2016年6月,紫金山天文台推荐命名“叶培建星”,2017年1月12日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456677号小行星自此有了“叶培建星”这个“中国本色”名号,与以杨振宁、李振道等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一样,把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高悬广袤星空。

太空是人类继陆地、海洋和大气之后开拓的第四活动空间,是探索科学新发现、增进与展示新技能、特殊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际竞争制高点。小行星,特别是近地小行星,是近期太空探索最有价值的目标之一,是人类进一步发展航天深空探测能力、拓展航天任务范畴的重要宝库,开展小行星探测具有五大重要意义。一是揭示生命起源,促进基础科学发展,小行星是46亿年前太阳系初期形成的行星体,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矿物质特性,将成为揭示太阳系起源及演化过程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关键,其原创性科学成果,将对我国地球与行星科学、太阳系演化、空间物理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原始创新和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二是利用天然资源,促进太空工业发展,每年有900多颗小行星与地球擦身而过,其中不少蕴藏铂、钴、铑、铱、锇等珍稀金属和铁、镍等矿产资源,可以成为潜在的“地外矿藏”。三是保护地球安全,建设行星防御体系,避免人类重蹈当年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恐龙灭绝的灾难性后果。四是推动技术进步,带动新兴技术转化,通过实施小行星资源开发与利用,可带动空间机器人技术、天文导航、新兴材料制造、新兴电源制造、极限高低温热控保障、地外天体结构成分识别等众多新兴技术的发展。五是开辟新兴疆域,彰显航天强国地位,对于我国未来抢占深空探测主动权和制高点有着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启动了对小行星探测的相关基础和工程技术研究。我国科学家利用地面天文观测和国际上的小行星探测数据,系统地开展了小行星科学研究。中科院天文台系统对太阳系小行星开展了数十年的持续天文观测,在小行星观测、小行星轨道力学、星历预测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叶培建院士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领导了深空探测规划论证研究,包含小天体探测相关技术研究。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开展了小行星轨道设计、暗弱天体识别与跟踪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2010年以来,我国小行星探测驶入快车道,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叶培建院士倡导、牵头,在该院院士基金课题、院科技委发展研究课题等支持下,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和一些先期技术攻关,取得了包括“小行星监测与防御技术、小天体策略研究(含目标选择)、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弱引力小天体表面探测机器人”等若干课题在内的研究成果。其中,“小行星监测与防御技术”和“小行星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分别结合小天体探测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热点技术方向,围绕 “选、探、控、用”四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分析并梳理了各方面涉及的主要技术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技术发展重点。“小天体策略研究(含目标选择)”课题提出了我国后续小天体探测返回、操控、利用“三步走”发展路线建议,每一步的主要目标分别是“探、控、用”,各步主要特征和目标始终都存在于各次小行星探测任务中。

依托自身雄厚的工程技术实力,研究院在小行星自主导航与控制、小行星弱引力附着与采样技术、长寿命电推进技术、远距离测控和自主管理技术等方面开展了预先研究,为小行星探测任务的论证和实施奠定了基础。2011年至2012年,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嫦娥二号,在上级领导下,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和相关高校等机构大力协作下,成功实现了地日L2的飞行试验和对4179小行星飞越成像多阶段扩展任务试验,圆满实现了多目标多任务的预定目标,为我国深入开展小行星探测奠定了必要的工程实践基础。

加快小行星探测已经成为国内学者和专家的共识,“深空探测”已列入“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中,作为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排头兵,研究院时刻牢记“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使命,义无反顾地擎起了加快推动我国小行星探测的大旗。在牵引、带动国内科研院所共同关注小行星探测发展的同时,研究院与国外研发机构合作,开创了国际合作加快小行星探测的新模式。今后,随着嫦娥五号探测器、火星探测器等深空探测任务的实施,我国小行星探测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编辑:涂恬 徐子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