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3月30日电 (记者 许琳)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媒体人把分享自己的旅行体验当成谋生途径。世界上最让人羡慕的工作可能就是免费环游世界了,有时它还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他们旅行时像当地人一样体验生活,知道如何寻找乐趣。他们会光临那游客些必去的景点,与当地人交谈,品尝可口的美食,经常入住五星级豪华酒店。他们会随时随地的在社交媒体上与粉丝们分享旅途的喜悦。
他们人称“驴友专家”,经常收到旅游部门或旅行社的邀请,参加境内外探路之旅。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些“自媒体”正逐渐崭露头角。
从一开始,他们就在网络上分享自费旅行时的经历与体会,吸引大量粉丝的关注。这些经历逐渐使他们在业内具有了一定影响力,然后便会向认可他们的广告商寻求赞助。
来自广东的张瑾和庞倩怡就是这样的自媒体。在网络世界中,她们更为人所熟知的称呼则是“暴走姐妹花”,“暴走”在汉语中的意思是远足旅行,这对姐妹花以这样的方式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吸引了70万粉丝的关注。
“资讯传播的媒介从电视和纸质出版物转变到了今天的移动设备,很幸运,我们是第一代迎来这种变迁的人,”张瑾说。“因为想为粉丝们发现更多有趣的旅行地,现在我们承担着更多责任。我们也会教给他们怎样买到便宜的机票”。
|
“暴走姐妹”在阿联酋迪拜。 |
多才多艺
2016年5月,张瑾和庞倩怡与朋友共同创立了地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虽然放弃了广东新闻电台节目主持人的工作,她们依然坚持通过电台广播为粉丝送上旅游节目。
“从抓住中心问题到撰写文章,做事必须要快。”庞倩怡说,“当旅行成为一种职业,我们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了。有时工作很忙,会累到脖子酸痛,但至少我们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忙于工作的庞倩怡甚至没来得及和家人吃一顿年夜饭。
“过去,我们会因为身为电台主持人感到自豪。而现在,我们会为自己感到骄傲,这种骄傲伴随着巨大的成就感。我们现在更多的是站在观众的角度,尽力了解他们的喜好,”张瑾说。
|
"暴走姐妹"在塞班岛。 |
张瑾和庞倩怡更愿意自己定制行程,与组团和其他人一起旅行相比,这种方式更能收获独特的冒险乐趣。她们曾经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遇到过一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轻人。他提倡当地手工艺人向游客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教游客自己动手制作,以这种方式促进传统手工艺发展。“他的决心感动到了我。于是,我们也在通过撰写游记促进当地文化发展。如果有人感兴趣,他们可能会想学习手工艺,”张瑾说。
她们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着粉丝。她们为粉丝举办摄影展并搜集他们旅行中的故事,并将录音在电台节目中播放。她们会为旅游景点做营销活动,例如邀请粉丝一起旅行,然后举办一些沙龙活动分享旅途中的见闻体会。她们也在微信上做一些商业广告,酬劳一般为3万元一篇文章。
庞倩怡说想成为旅游业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必须勤奋,能够忍受艰难困苦,并且做足了顶着压力工作的准备。“这些业内顶尖人士通常会将多才多艺的一面展示给粉丝,无论拍照、编辑视频、撰写文章还是分享音乐,他们样样做的出色。他们精通社交,知道如何培养广泛的人际关系。他们思想开放,能跟上新趋势,能够通过工作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她说。
她还表示,目前她们分享旅游经历的形式主要是流媒体直播以及短视频。
刘雯雯在新西兰昆士兰跳伞时的自拍。 |
与粉丝互动
33岁的刘雯雯非常同意这一点。
她通常对每场旅行直播一或两个小时,每次平均有100万点击量,约有一万名粉丝在线观看直播。从今年秋天开始,她发现旅游圈越来越多有影响力的人开始直播他们的旅行。
刘雯雯因其足球博客和两部小说为大众所知,新浪微博的粉丝数量超过70了万。“互动是很重要的。我有时发风景图片,有时发自己的照片,我很喜欢和他们聊天,尽量回答所有问题,”她说。
她有很多讨论的话题,还会将聊天与数码产品等广告结合起来。“通常从早上到晚上,日程都很紧张。在去下一个景点的路上,我们都忙着编辑图片,写下感受,因为我们必须实时更新社交媒体,”她说。
刘雯雯分享她在印尼潜水的经历。 |
为了处理白天的照片,完成一些琐碎的任务,她们常常加班到很晚。有一次,由于航班延误她只睡了两个小时,但是,第二天还是以充足的精力加入了新行程。回到北京后,她就会写一篇知识性的游记,会谈下她对当地社会文化的观点。
“这一行业竞争激烈,压力大,想在这一行业生存必须时时完善自己,做出好的内容,”她说。她一个月只休息4到5天。
最近,她完成了一项为期三个月的洛杉矶英语学习之旅,正计划提高自己的摄影和视频编辑能力。
许多大学生粉丝对她的工作非常好奇,她计划为想要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提供一些指导。“我对他们说,想要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绝不能沉溺于食物和享乐,要相信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如果真的想从事这一行业,首先需要完善摄影等基本技能,”她说。
内容创新
在缅甸,火车在大桥上行驶,带着祁东去另一个景点。 |
但是,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你需要切身了解世界各地,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不仅仅要拍照和写文章,”来自上海的37岁的祁东说。“想要靠这一行出名,能够养活自己,需要很长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想法与个性,”他说。“进入这一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只有懂得内容创新的人才能生存下去。”
他在努力推广乘火车旅行的文化,并在写一本书,而这本书就是关于他在俄罗斯为期一个月的乘火车旅行。此外,他拍摄了很多有关乘火车旅行的照片和视频。
在祁东4岁时,他爸妈经常带他从山东乘火车去看望上海的外祖父母。对他来说,火车代表着激动人心的旅行以及思乡情结。
在新疆俣密,祁东蹲在火车头前。 |
现在,尽管中国非常流行高速列车,祁东却偏爱“绿皮火车”,这种火车比较古老,虽然车票价格比较低,但是缓慢且没有空调。首批绿皮火车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通行的,但是大多数已经不再运营。他乘坐过几百次绿皮火车了,那里每个窗口上的景象都是中国农村的缩影。
这类经历也是可以互动的:他曾经在他的座位下发现几只鸡,穿着民族服饰的村民则会叫卖草药等商品。
他表示,一些海外的火车文化比中国的还要发达,这点正在发生变化,如:在昆明-丽江的“文化火车”上(火车里里外外都装修着各种各样的丽江文化要素),旅客可以喝鸡尾酒,也可以在装饰别致的卡拉ok酒吧内唱歌。
他一直都很喜欢旅行和写作,2012年他开始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在纸媒和新媒体分享他的火车旅行。“因为不需要遵守固定的上班时间,所以需要非常自律,”他说道。
(编译:刘红丽 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