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分时租赁欲赶共享经济热潮却举步维艰

作者:潘婷立 来源:中国日报
2017-03-21 14:35:02

汽车分时租赁欲赶共享经济热潮却举步维艰
 在四川成都,一用户通过手机应用预订汽车。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网3月21日电(记者 郝延)业内人士称,由于运营高度依赖资金,车辆和牌照耗资巨大,中国汽车分时租赁企业正面临现金流不足的风险。汽车分时租赁又称短时租车。

分时租赁平台友友用车近日宣布停止运营,约一周后退回所有用户账户存款。友友用车的运营商北京友友联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去年签署的投资款尽管有1600万美元,却没如期到位,造成无法维持运营。

分析人士认为,汽车分时租赁或将迎来春天,不过,目前分时租赁企业还无法达到收支平衡,获得盈利更是奢望。“(分时租赁)收费低,用户少。用户可以花上几十元租用半小时甚至更短的路程。”上海汽车咨询机构Automotive Foresight总经理张豫说道。

中国的分时租赁产业很大程度上是在美国汽车共享平台Zipcar启发下形成的。Zipcar在居民区、城区和机场等地投放车辆,会员可以使用会员卡解锁租用。不过,Zipcar会员每月需缴纳会费,另外再根据租用时长或天数缴纳租金。友友用车根据租用时长和里程收费,收费标准通常是0.09元/分钟,0.8元/公里。保险费用和充电费用都包括在内,不过,用户需预交1000元押金。

当地媒体报道称,友友用车联合创始人蒋擎认为友友用车单车基本实现盈亏平衡,不过扣去人员和房租等开支后就出现了亏损。友友用车巅峰时期运营新能源车辆逾300辆,不过大部分都是从传统汽车租赁公司租来的。友友用车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李宇称:“最大的成本是车辆的租赁成本。目前还没有形成盈利模式。”

“传统汽车租赁公司通常日租金达几百元,比如一辆紧凑型轿车日租金200元,单车两年就能实现盈亏平衡。”张豫说道,“另外,车辆使用几年后出售也是一个收入来源。”

普华永道旗下的思略特最近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分时租赁市场上绝大多数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平均单车亏损每天在50元-120元。”该报告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的汽车共享服务将蓬勃发展,到2020年市场总车队规模将达17万辆。思略特合伙人彭波早前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说道:“几轮并购之后,市场上将形成三至四家绝对领先的企业。”

分时租赁技术服务商微租车CEO杨洋称,目前涉足汽车共享行业的共有350多家企业,包括汽车制造商、汽车租赁公司和友友用车这样的初创企业。蒋擎和李宇都表示,分时租赁行业应该得到地方政府、汽车制造商和充电桩运营商等相关方的重视。两人都认为有整车厂和国资背景的企业更能活下去。

 

战略投资

冲杀在中国分时租赁战场前线的是各大领先汽车制造商和国有汽车租赁企业旗下的子公司。北京首汽集团2015年创立的分时租车平台Gofun出行近期宣布,将于2017年年底前将业务扩展至20个城市,全国范围内运营车辆增至1万5千多辆。这一庞大目标是友友用车车队规模的50倍。目前,Gofun出行在北京运营车辆数目已达1100辆,是友友用车的4倍。力帆汽车旗下的重庆盼达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新增新能源汽车1100辆,车辆总数达1400辆。

思略特数据显示,目前分时租赁市场95%的汽车是新能源产品,77%的车辆来自整车厂背景的分时租赁企业。思略特的报告预测,汽车制造商将继续扩大分时租赁企业的车队规模,以增加新能源汽车销量。

这个预测正在成为现实。奥迪、宝马和戴姆勒等行业巨头纷纷宣布未来十年开拓高端出行业务的雄伟计划。戴姆勒于2014年推出“Car-2share”项目,为联想集团等合作企业提供Smart ForTwo车辆。戴姆勒的Car2go项目于2016年4月在重庆开始试点运营。戴姆勒称截至2016年底,Car2go已吸引了13万用户。

宝马集团于2015年在中国推出Charge-Now服务,近期又以宝马 i3为服务用车在员工内部试运营高端城市出行服务Drive-Now,为全国范围内推广做准备。奥迪于2016年8月起在香港富人区试点运营“Audi at home”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预定奥迪车辆,根据用车时长付费。

张豫表示,尽管成本颇高,可是为免错失机遇,汽车制造商纷纷试水分时租赁。他说:“这是战略部署。盈利与否不是汽车制造商要考虑的问题。一辆Smart的市场价是15万到20万,一辆宝马i3的市场价是40万以上,这样的投资成本对他们而言不算高。”

 

(编译:潘婷立 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