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访华45周年:中美关系发展仍可从中汲取营养

作者:陈卫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2-24 21:14:01

尼克松访华45周年:中美关系发展仍可从中汲取营养

1972年2月21日,毛主席在北京中南海面见尼克松总统。图片来源:新华社

2月21日是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华45周年的日子。尼克松访华结束了中美两国间长达20年之久的敌对关系,尼克松称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人们纷纷揣测,如今特朗普政府执政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又将何去何从,昔日尼克松在中美外交上显示出的智慧,勇气和远见,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在美国全国性电视台宣布了访华计划。他表示,要是没有中国及其7.5亿人民(现为13亿)的参与,或许世界就没有持久稳定的和平,这也是他为何要主动打开国门与中国建交,寻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尼克松还表示,他此次访华并非借此针对任何其他的国家。他说道:“我们愿意与全球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美方与一国建立友好关系,并不意味着对另一国就抱有敌意。”

他认为,中美两国间关系的缓和与改善也对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他说:“秉持着这种精神,我深切希望此次访华是一次和平之旅,我将为之努力,不光为我们这一代,也为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的世世代代。”

有人会认为尼克松访华或许能解决中美两国间的所有矛盾,但是,尼克松并不天真。1972年1月26日,尼克松在与当时的荷兰首相巴伦德·比舒维尔的会面中曾提到,访华实际上只是打开了中美两国互相了解沟通的大门。

当时的他非常清楚,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甚至是利益上存在着巨大鸿沟,但是,他坚持认为中美两个世界核大国很有必要找到沟通相处的渠道。

尼克松坚信,两国间沟通有助于减少双方在可预见的将来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比如在朝鲜半岛的直接冲突和越南战场上的间接间接对抗。

尼克松好像预料到,中国数十年后在世界舞台上崛起,并成为核大国。他说,美国若与中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两国间的矛盾冲突并非不可避免。

1972年2月29日,尼克松访华后随即与美国参议员艾伦 伦德以及迈克尔曼斯菲尔德进行了谈话。尼克松在谈话中指出,中美两国能走到一起并非因为共同的信仰,而是因为两国共同的利益与愿景。

尼克松访华之前,鉴于他曾长期反共的态度,他的访华计划对于当时美国许多右翼保守分子来说,属于政治错误。然而,尽管当时面临巨大压力,尼克松却鼓起勇气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毫无疑问的是,多年前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以及美国领导人尼克松的共同努力造就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局面,这样的局面也保证了亚太地区及其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与尼克松时代相比,如今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挑战有了巨大变化,一切都需要两国进一步加强合作。

两国有待合作的领域涉及到方方面面,从全球经济增长到反恐,气候变化,流行病以及网络安全等等。合作清单不胜枚举,更别提两国愈加相互依赖的双边关系了。

尽管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但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要比之前更密切,这要得益于45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开启的建交之门。

事实上,如今一提到双边关系,地区或全球问题,尼克松的很多观点仍能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关于作者:

陈卫华,中国日报美国分社副主编。

 

(编译:罗玲敏 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