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明: 影评人不看电影就评论与“水军”无异

作者:周黎明 来源:中国日报
2017-01-20 09:23:49

周黎明: 影评人不看电影就评论与“水军”无异

 蔡艨/中国日报

我们十分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影评不会惹上政治麻烦的时代,但是,电影批评和评论的质量仍有改善空间。

作为一名影评人,我在2016年年末受邀出席了几次活动 ——不仅是因为时值新片上映的旺季,还因为人们就影评工作的性质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甚至说,这是自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电影评论界的最大一次骚动。我身处其中却浑然不知。

张艺谋导演的《长城》和王家卫制作的《摆渡人》遭受到大肆批评时,一些官方媒体似乎责怪评论网站把观众都赶走了,其中的豆瓣和猫眼据说还引起了当局不满。

然而,真相并非如此。的确,这两部电影令很多电影爱好者大失所望,但是,一夜之间观众评分暴跌,令人有些怀疑。负责《摆渡人》宣传的安玉刚透露,他的团队试着在豆瓣上发了一些积极的高分评论,之后在评论区却找不到了。他似乎暗示,豆瓣要么受黑客操纵,要么就是由竞争者完全收买了。(他拒绝了详谈此事的请求。)

豆瓣是数百万“文青”(书籍、电影、音乐、戏剧爱好者)钟爱的网站。他们在网站上发表长短不一的评论。然而,豆瓣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多的同时,就不再局限于文青;一些粉丝称,更广泛的用户群使得黑客更难去搅混水。

最恶劣的方式是用“水军”,即营销公司雇佣一群人去炒作某部电影,或是去“黑”同期上映的竞争对手。

“水军”账号常常是新注册的,评分极端,要么最高要么最低,评论只有一句话,还满是脏话。由于每个水军都按在指定网站的发帖数和点击量领报酬,因此,他们常常会冲淡公众真正的情绪,不过他们不太可能发长篇大论。因而,我基本无视评分和谩骂,直接看有实质内容的评论。对我来说,缺少有力论据的极端评分毫无意义,就算是人们的真心话,而非卑劣的操控者的命令,也一样没有意义。

对于政府威胁要关闭独立影评机构一事,广电总局下属的中国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出面解释称,他们的确就扩大评论者数量(目前有69名评论者)一理约谈了猫眼,但没有与豆瓣联系。豆瓣首席运营官稍后也证实了此说法。张宏森写道:“创作和批评是电影的一体两面,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实事求是的评价体系。试图拒绝批评,那不是真正的电影人;而脱离事实的评论也近乎毫无意义。”

在张宏森表达了不偏不倚的态度之后,《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电影业应该容得下低分》的评论文章,肯定了评论者和观众对电影打出自认为合理评分的权利。作为党的喉舌,该报此前曾转发影视报刊《中国电影报》的一篇文章,文章斥责评论网站的恶评“伤害电影行业”。一些人将此解读为官方的立场,惹怒了一些相信影评网站准确性的用户。他们认为,伤害电影行业的是糟糕的电影,而非低分。

评论和评分的客观性对电影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除了“水军”的干涉,商业利益也催生了各种形式的压力。在我发出对《长城》有褒有贬的评论前,网上几乎没有争辩的余地。我也知道,我会惹恼一些讨厌张艺谋和他的电影的人。有一些文章标题写着“喜欢《长城》的人,我们绝交吧”,或者“我已经吃过屎了,你为什么还要亲自尝一下?”

这样的舆论环境导致一边倒的意见长居上风,看上去与票房数据的上涨的事实十分矛盾。这就像是说“如果你喜欢希特勒,那就投票给特朗普”,这种说法十分有效地使支持特朗普的选民保持沉默,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们投票给他。

审美趣味本来应该是个人的选择,人们却总想达成一种共识。这反映了一种非黑即白的心态。你要么喜欢,要么讨厌,如果你不从众,那你就会被看做不正常。在解读电影和其他艺术娱乐作品,或给它们评分的时候,文化权威专家总会再次强化一个概念——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网络科技使得情况更加恶化。在网络上,很少有人有耐心读完一篇详尽的影评,这使得站在极端立场的标题更加引人注目。让我吃惊的是,我写的一篇4000字《长城》评论文章竟然有30万次阅读量。原来是编辑把我的标题改的更加吸引眼球,更有噱头。尽管我打心眼里反对这种做法,我还是顺从了。毕竟可以取悦大众。

或许,这些评论网站应该向淘宝学习。要在淘宝上发表评论,就必须先购买并使用网站上的商品。这提升了好评和差评的价值。

在任何时候,评论者都不该局限于一致的观点,只让看过电影的人做出评论,或许是十分重要的。在我看来,这是评论电影必不可缺的条件。

 

(编译:方垚 编辑:王旭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