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专题 > 治国理政 > 焦点新闻

习近平: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作者:学习中国
2016-04-07 20:38:42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良好的生态是人类发展的基础,美丽的绿色是人类共同的期盼。4月5日上午,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我们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还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多边合作机制,互助合作开展造林绿化,共同改善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生态挑战,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应有贡献。”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习近平: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图为:2016年4月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这是习近平同大家一起植树。

  一、绿色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诉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诉求。从某种角度来看,人类的文明史是利用绿色资源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历史。绿色梦想不只是中国的,也是全球的。对一个国家来说,资源环境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符合全民族的利益。

  绿色发展理念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回应时代命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的、先进的发展理念,也是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必由之路。“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绿色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追求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概念纷纷提出并付诸实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刺激经济振兴,创造就业机会、解决环境问题,联合国环境署提出绿色经济发展议题,2008年发出了《绿色倡议》,在2009年的20国集团会议上被各国广泛采纳。各主要国家把绿色经济作为本国经济的未来,抢占未来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加强战略规划和政策资金支持,绿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欧盟实施绿色工业发展计划,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美国也开始主动干预产业发展方向,再次确认制造业是美国经济的核心,瞄准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低碳经济,利用技术优势谋划新的发展模式。同时,一些国家为了维持竞争优势,不断设置和提高绿色壁垒,全球化面临新的挑战,绿色标准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又一利器。

  绿色关系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也孕育着世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不论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需要各国以对人类共同负责和人类间相互包容的精神,秉持平等、互助、合作、共赢的宗旨,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引领绿色产业、绿色城市和绿色消费的发展,实现各国绿色发展,携手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2014年6月23日至27日,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为推动世界在生态保护共识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次会议第一次把环境问题与和平、安全、财政、卫生和贸易等挑战置于同等地位,把环境问题上升到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来推进。2014年5月8日,在天津召开的APEC绿色发展高层圆桌会,以“促进亚太地区绿色发展与绿色转型”为主题,就促进绿色发展、加强绿色供应链领域合作达成共识,会议通过了《APEC绿色发展高层圆桌会宣言》。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全球195个缔约方国家通过了《巴黎协定》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表明通过气候行动打造绿色未来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习近平指出:“巴黎协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给我们思考和探索未来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宝贵启示。”

习近平: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图为:2016年4月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这是习近平同大家一起给刚栽下的树苗浇水。

  二、绿化国土、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植树造林,恢复生态。植树造林是增加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习近平指出:“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为了推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习近平身体力行,不管工作多么忙碌,他每年坚持在清明节前后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十八大以来,他分别于2013年4月2日、2014年4月4日、2015年4月3日、2016年4月5日参加了义务植树。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充分发挥全民绿化的制度优势,同时加大人工造林力度,保护好每一片绿色。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义务植树,身体力行在全社会宣传新发展理念,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让大地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美起来。”

  我国加快推进国土绿化,通过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大增加了森林碳汇。“十二五”期间,全国共完成造林4.5亿亩、森林抚育6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51.37亿立方米,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据测算,退耕还林工程已造林成林后,林分蓄积量将达13亿立方米,能固定二氧化碳近10亿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履行我国政府对世界的承诺做出了重大贡献。退耕还林工程已成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认真履行大国责任的标志性工程。我国从1979年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至今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人工林面积现在有近10亿亩,占世界50%以上,成为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2015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在《自然·气候变化》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表明,全球植被覆盖率呈上升趋势,2003年以来全球植被总碳储量增加了约40亿吨。研究小组成员称,这是由一系列环境和经济因素综合导致的,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多年持续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研究表明,澳洲、非洲、南美洲平原地区的植被覆盖增加是由于降雨量增大;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的植被覆盖增加是源于废弃农场上的植被再生长。然而,有学者表示,依靠降雨量增加的植被面积是不稳定的,一旦平原地区遭遇较长的干旱期,这种情况很快就会逆转。而中国是唯一一个主动通过植树造林运动,增加植被覆盖率的国家。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有绿色资源来支撑,实现林业现代化必须有资源总量作保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森林资源虽有明显增长,但总体上仍缺林少绿,森林生态安全问题依然突出。森林覆盖率只有21.66%,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居世界139位。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森林蓄积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7。由于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产品和木材严重短缺,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60%,木材对外依存度高达48%,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任务十分繁重。习近平指出:“全民义务植树开展30多年来,促进了我国森林资源恢复发展,增强了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 2015年4月3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习近平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30多年来不断植树造林,我们国家树更多了、山更青了、地更绿了。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为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相比,生态欠债依然很大,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缺林少绿依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强化绿色意识,加强生态恢复、生态保护。”因此,要加大人工造林力度,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保护好每一寸绿色。“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保护培育森林生态系统。发挥国有林区林场在绿化国土中的带动作用。创新产权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植树造林。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治理草原生态系统,推进禁牧休牧轮牧和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加强‘三化’草原治理,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到56%。保护修复荒漠生态系统,加快风沙源区治理,遏制沙化扩展。保障重要河湖湿地及河口生态水位,保护修复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建立湿地保护制度。”

习近平: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图为:2016年4月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这是植树活动结束时习近平同少先队员在一起。

  三、互助合作、共建绿色世界

  随着经济全球化,生态问题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生态规则正面临深刻变革。中国主动适应生态全球化的趋势,积极推动生态绿色外交和绿色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生态治理体系的建立,为建设绿色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实践,为全球生态治理增加正能量。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对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的认识高度统一,应对气候变化和治理全球生态已成为各国的共同行动。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一直积极主动地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在生态治理理念和实践上都作出了很大努力,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指出:“面向未来,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习近平庄严承诺: “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我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积极推动全球生态治理,妥善应对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木材非法采伐、气候变化等热点敏感问题。“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承担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落实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国家自主贡献。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深化气候变化多双边对话交流与务实合作。充分发挥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作用,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推动亚太区域合作,绘制更美蓝图。在中国政府的积极倡导下,首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林业部长级会议于2011年9月在北京举行。会议以“加强区域合作,促进绿色增长,实现亚太林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讨实现亚太林业可持续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交流各成员林业发展的举措和经验,分析亚太地区林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通过了《北京林业宣言》。这一由中国政府倡议举办、亚太森林组织资助并协办的对话平台,是目前亚太区域唯一的林业部长级对话交流平台。2007年,第十五届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的《悉尼气候变化宣言》提出了“截至2020年,APEC区域森林覆盖面积至少增加2000万公顷”的林业发展目标。联合国粮农组织201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数据显示,APEC区域森林面积在2007年至2015年间增长了1540万公顷,总面积已达到21.9亿公顷。森林面积增加最显著的经济体为中国(1230万公顷)、美国(380万公顷)和俄罗斯(360万公顷)。在2015年10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建议通过亚太森林组织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亚太经合组织林业合作渠道,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高级别对话转化为务实的项目和活动,共同为亚太区域林业合作与发展绘制更加清晰的蓝图,为促进全球林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打造合作新亮点。中国主动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利益和关切,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优化生态条件保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适应“一带一路”战略、构建对外开放型经济的需求,突出生态环保、防沙治沙、清洁能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等重点,加强“一带一路”国内部分的生态治理工作,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中国与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签署了双边林业合作协议,启动了亚欧林业示范项目,举办了中亚地区林业战略合作高级研讨会。2016年1月13日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林业合作。大力推动中阿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等机制下的沟通协调,通过双多边渠道积极开展在环境政策对话与信息交流,环境立法,水、空气、土壤污染防治,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环境影响评估,环境监测,环保产业与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治荒漠化,干旱地区造林,森林经营,环保人员培训和举办研讨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能力。”

  绿色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还将携手世界各国,共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世界,一起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