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3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指向,始终与人民心连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主要民生指标却稳中有升。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人民享有更多获得感,人民幸福有了新飞跃。
住窑洞、睡土炕、忍叮咬,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这些陕北岁月,给那时的青年习近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份终身难忘的黄土情结,伴他从西北山村到华北县城,从东南特区到执掌一省,从直辖市市委书记到掌舵“中国号”巨轮……他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丈量着中国大地;用真切朴实的话语,熨贴着困难群众的心。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的提出,是治国理政方略的与时俱进和人民幸福的新飞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更是治国理政的应有之义。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22亿人减少到7017万人,累计减贫5221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的总量。
数据无言,却最有说服力。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同志纷纷深入基层,他们念兹在兹的是亿万人民的小康生活。人们对中央领导同志亲切称呼的背后,讲述着这样的真理:你与百姓有多近,百姓就对你有多亲。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人民,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
破浪前行的“中国号”巨轮,所有乘客都是“命运共同体”,“梦想”则成为最澎湃的动力。中国梦凝聚了中华民族170多年的梦想。在历经沧桑的磨难中,中国人民热切盼望的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底,烙印在民族记忆的深处,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中国梦与老百姓息息相关。中国梦最终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落实到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构成了中国梦最坚实的基础。
老百姓的追求是什么?就是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一句话,就是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中国梦连着民生。在实现中国梦的不同阶段,民生的水平和内涵是不完全一样的。现阶段,一要解决基本民生,建立起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体系,编织起涵盖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
改善民生不是一时一事的政策安排,而是中国道路的本质要求。当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形之手”不仅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主要民生指标却稳中有升;企业养老金连年上涨,退休人员共享发展成果;织就世界最大的养老、医疗、教育三张“全民保障网”,不让一个百姓“漏底”……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
中国梦,人民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由千千万万个微小的梦想共同托起。要积聚民力,为中国梦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实现梦想靠奋斗。奋斗是创造历史的法宝,也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全国13亿人,每一个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就能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
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从福利到权利,3年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理念不断被续写发展的新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写下生动注脚,把人民幸福镌刻在通向中国梦的里程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