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名单)
一、《巴黎气候协定》正式生效
2016年10月5日,欧盟及其七个成员国正式向联合国递交了《巴黎气候协定》批准书。至此,《巴黎气候协定》缔约方数量达到74个,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比重达到58.82%,满足了《巴黎气候协定》的生效条件。作为《巴黎气候协定》的保存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宣布协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巴黎气候协定》从通过到生效历时不足一年,成为史上批约生效最快的国际条约之一。《巴黎气候协定》所获支持之多、生效速度之快,大大超出预期。从谈判、通过到生效的过程,既凝聚了各国携手推动低碳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意志,也为其他领域全球治理提供了借鉴,注入了信心。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指明了全球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长期行动新方向。
二、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关注绿色可持续发展
2016年5月23日-28日,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内罗毕召开,此次环境大会是继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后,联合国召开的又一次以全球环境为议题的重大会议。大会以“落实《2030议程》中的环境目标”为主题,聚焦当今世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以期通过各项决议,助推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将加强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各方对话,为全球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绘制蓝图。会议围绕空气污染、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海洋环境保护、化学品废物等关键环境议题展开商讨,同时还推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成果加速落实。
三、全球就HFCs提出减排要求,推动保护臭氧层和减缓气候变化协同应对
2016年10月15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召开《蒙特利尔议定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以协商一致的方式,达成了历史性的限控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HFCs)修正案——基加利修正案。HFCs是强效温室气体,其全球变暖潜能值比二氧化碳高数千倍,因此该协议是继《巴黎协定》后又一里程碑式的重要环境文件,是今年全球最重大的气候行动,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响。历经近30年的努力,大气中含氯氟烃含量的持续减少,据6月30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9月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已比2000年时缩小五分之一。《蒙特利尔议定书》已被认为是国际社会最为成功的公约,基加利修正案的达成,更加有效地推动了全球保护臭氧层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协同成效。
四、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引领可持续发展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21次峰会于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二十国集团成员和嘉宾国领导人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应邀与会。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G20峰会首次引入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议题,承认了联合国在全球落实和审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的领导作用,并在峰会中出台了《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重申对实现2030年议程雄心的承诺,引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G20杭州峰会也是中国主导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轮探索,全球治理由此进入了新格局,标志着中国迈向“全球治理时代”。
五、2016年或成为史上“最热年”,气候变化带来更多的极端天气变化
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危机和严峻挑战。近年来,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空气污染、极端天气等问题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存。世界气象组织12月20日在日内瓦发布公报称,2016年全球前11个月数据显示,这一年有望成为自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刷新2015年创下的最热纪录。2016年对全球气象系统来说也是不寻常的一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再创新高,并突破400ppm的警示线。同时,海洋中不断出现的创纪录高温导致珊瑚礁白化现象扩散,洪水、热浪、热带气旋影响了陆地上数以百万计的人口。2016年的高温纪录使得北极海冰面积逐渐萎缩至1979年开始记录以来最小值。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明,极端天气尤其是热浪,与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有关。
六、中国迎来环保制度大变革时代
2016年3月3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宣布,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的批复,决定设置水、大气、土壤三个环境管理司。“水气土”三个环境管理司成立,主要目的是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的总目标,以水、大气、土壤三个有明确质量要求的环境介质管理为核心业务,理顺内部职责和业务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履行环境保护的各项管理职能。中国的环境管理向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中国率先从改革环境保护制度、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突破方面突破。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将排污许可建设成为固定点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以打破地方行政干预和增强执法效力;开展环保督察,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这些环境治理基础制度系统性的大改革均已开启,并且正在发挥其效果。
七、人类生存现在需要1.6个地球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生态足迹网络等最近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分析认为,人类每年都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目前需要的自然资源需要由1.6个地球来提供。2016年8月8日,“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到来。地球以迄今为止最快的速度进入2016年度生态赤字状态。面对人类无休止的索取和破坏,地球到底能支撑多久?世界自然基金会西班牙分会主席恩里克•塞哥维亚的答案是不超过30年。因为按照这一趋势,到2020年将需要1.75个地球,到2050年将需要2.5个地球,而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报告指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
八、美国《清洁电力计划》悬而未决,新一届政府环保立场恐有变
2015年8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颁布《清洁电力计划》(Clean Power Plan,简称CPP)。11月18日,计划遭国会否决,随后,奥巴马行使了总统搁置否决权。就在大家认为计划已冲破国会限制、将如期实施的时候,2016年2月9日,美国最高法院以5票赞成4票反对的微弱优势通过了暂缓执行CPP的裁定。在经过了一系列曲折反复之后,CPP的去留仍然悬而未决。2016年11月9日,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他此前曾公开表示上任后或将带领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并于12月8日提名俄克拉荷马州总检察长斯科特•普瑞特(Scott Pruitt)为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斯科特•普瑞特本人是传统油气产业的坚定支持者,并且在此之前发起反对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所力推的《清洁电力法案》的诉讼,其鲜明的反环保立场是否会影响美国未来环境保护和能源新政策?
九、空气污染困扰发展中国家,重回蓝天,任重道远
根据世界银行发表的报告《污染的成本》(The cost of Pollution)显示,全球92%的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安全标准的地区。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接连遭遇大面积雾霾天气,12月21日,首都北京拉响今冬以来第一个雾霾红色预警。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遭遇了重污染天气。印度官员11月初紧急宣布,首都新德里连续2周空气污染水平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30倍,几乎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水平。
当地时间11月16日,伊朗德黑兰整个城市笼罩在雾霾中,PM2.5日平均浓度超过每立方米150微克。除德黑兰外,周边省份也深受空气污染困扰。基于PM2.5指数,世界卫生组织今年5月将伊朗东南部城市扎博勒列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在本轮空气污染中,伊朗旅游城市伊斯法罕PM2.5日平均浓度也一度达到每立方米167微克。
然而,因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有些欧洲国家再次遭遇空气质量不达标的现象,进入12月,法国巴黎连续遭雾霾侵扰,上周更是遭遇了10年来最严重的空气污染。记录显示,巴黎的PM10日平均浓度在一周多的时间里都维持在每立方米80多微克的水平。
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汽车尾气、火力发电厂、工业排放、焚烧秸秆、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导致雾霾频发,尽管各国均采取不同程度的治理措施,但若想达到空气质量整体改善效果仍需要一个过程,重回蓝天白云,任重道远。
十、中国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是大部分污染物的最终受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相比,土壤污染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滞后性,而且土壤污染防治基础更为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公众意识较弱,所以土壤污染治理的任务最为艰巨。2016年5月,国务院制定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土十条”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加速中国土壤修复进程。“土十条”也完成了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的顺利会师,而由其共同勾勒出的中国覆盖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的污染防治行动指南,更旨在切实弥补三大领域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局面,真正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十一、中国酝酿10年环境保护税终落地 2018年1月1日开征
中国酝酿近十年的环境保护税落地,这一新税种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开征。2016年12月2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闭幕,以145票赞成、1票反对、4票弃权,表决通过《环境保护税法》。排污“费改税”成中国环保里程碑。
十二、中国执政党出台系列环保新政,成为全球最绿政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作为行动纲领。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生态文明的核心,通过“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今年召开的11次会议中,出台19项改革方案,打出了一套理念先行、目标明确、系统推进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组合拳”。今年中央环保督察组从试点省份河北开始,已陆续进驻16个省区市,3000多人因环保不力被问责。中国共产党推动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从最严格的制度到更严厉的法治,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有序推进。中国共产党正推动中国朝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也成为全球最绿政党。
十三、英国重启大规模核电建设,用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核电的国家,1953年就开始建设世界上第一个核电站,到1994年,英国的核电已经有14个电厂,31个反应堆,总装机达到1200多万千瓦。由于国内反核压力,英国停止建设核电站20多年。英国目前有8座核电站,发电量占英国用电量的20%,将在2030年前后到期退役。同时,英国的火电厂将在2025年前后全部关闭。为了替代目前老化的发电机组和降低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化,未来英国急需新建核电项目。而中国企业也将在英国重启核电计划的首个项目欣克利角核电站中发挥巨大作用。
十四、大熊猫脱离“濒危”
当地时间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夏威夷宣布,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从“濒危”变成“易危”。这次谈到的大熊猫评级,指的是IUCN在《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中评估的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根据2015年2月中国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野生大熊猫数量达到1864只,相比十年前的第三次调查增加了近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