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4年11月11日到23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古巴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日报记者参加了胡主席此行的报道;在完成报道任务回国的路上,记者专门记述了在古巴一天多的活动,特别是见到卡斯特罗主席的情景。2004年11月22日,即到达古巴的第二天的上午,我和中新社的一位记者请当地出租车司机彼得罗当导游,打算到哈瓦那市拍些照片。彼得罗建议我们去看看哈瓦那老城。
来古巴之前,我不知道古巴首都哈瓦那还有一部分老城。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确立了哈瓦那城址,后筑围城并修建城堡。1982年,哈瓦那旧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我们经过十分钟的车程就从现代的哈瓦那切换到几百年前的哈瓦那。
昨天刚抵达哈瓦那国家饭店时,我就闻到空气中时淡时浓的雪茄烟味,和着海风、热带音乐一起,让人耳鼻应接不暇;这会儿在老城,沿途看见两名艺人模样的老年妇女和几位游客坐在路边抽雪茄。中国驻古巴使馆赵参赞说,抽雪茄的讲究多极了,有人专门为此写了厚厚的一本书。有身份的人大抵上是在晚餐后喝点酒,点上一支雪茄,在音乐声中,边品味边和客人聊天;一般人消费不起,太贵。我见到商店里展示的七八寸长、大拇指粗、棕褐色的高斯巴(COHIBA)牌的雪茄标价为每根十二美元。
我们去的第一个地方是La Terraza酒吧。远远望去,它外观并不显眼,但门口挤满了人。据彼得罗介绍,这是当年海明威常来饮酒的地方。从1940年开始,海明威在古巴生活了近二十年。店以人出名,看来中外都是一样的。挤进店去,看到酒吧实际上很小,墙上有一些黑白照片,包括海明威与他人的合影。海明威是同情古巴革命的有正义感的美国人,自然赢得了古巴人民的喜爱。店里有两位50岁左右的歌手,得知我来自中国很高兴,递给我一对沙铃让我给他们伴奏,并合影留念。
我们那天走马观花,看到的哈瓦那古城街道狭窄。我看见沿街二楼冲洗窗台的水流了下来,让人躲避不及。不知那里现在怎样。
老哈瓦那广场一处较开阔的地方提供饮料、遮阳伞和座椅;很多游客在这里坐下来,品尝饮料,听当地人演奏民族乐器、唱歌。看着古色古香的建筑,听着热情奔放的歌曲——这样的异国情调很容易让人情绪高涨。我当时张开双臂欢呼的瞬间被定格在照片上。
按计划,下午两点四十五之前我们要赶回住地国家饭店。我明白,无论是昨天看加勒比海,还是今天参观老哈瓦那城,这些游览都只是我下一场活动的铺垫:亲眼见见时年78岁的古巴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才是重头戏!古巴是此次拉美四国之行的最后一站,近半个月的奔波令我一身疲惫,但一想到能见到卡斯特罗主席,我又精神振奋。
胡锦涛主席的专机是在当地时间11月22日的上午离开圣地亚哥,下午四点抵达哈瓦那何塞•马蒂国际机场的。随专机的记者出了机场乘车到达国家饭店门口,为节省时间,未下车即直接驱车去革命宫,要赶上傍晚胡主席和卡斯特罗主席的会面活动。我们几位先行到达的记者和外交部新闻司的一位工作人员一起另外乘车前往革命宫。国家饭店距革命宫五里路。
革命宫是古巴党政主要机关所在地。它原为全国总检察院和最高法院办公用的司法大厦,1965年改为现名。
我们经过革命宫前的国旗广场,到达革命宫,发现第一批记者已通过安检,进入二层国徽厅胡主席和卡斯特罗主席合影的地方。我们只好在门口等候。新闻司的那位工作人员和驻巴使馆赵参赞联系。我看到我们几个人的名字在门卫处放着的名单之列,但由于语言不通,解释不顺畅,门卫就是不让我们进去。我担心错过见卡斯特罗的机会,很是着急。
大约经过了40多分钟,古政府负责新闻宣传和安全事务的两位工作人员过来让我们三人安检,然后带我们进入革命宫。
第一次进入革命宫是从宫门口台阶底下进去的。一楼未见什么摆设;在二楼的墙上挂有何塞•马蒂的雕像;地上放着的木柜子陈列着列宁戴着帽子的头像雕塑。我们终于和第一拨进到革命宫的记者会合了。
还是等待。在这过程中听第一拨进来的记者说他们见证了胡主席和卡斯特罗主席的合影,并且他们也和卡斯特罗主席合影了。中古双方会谈持续到晚上八点。这中间我看见李肇星部长从会谈厅走出来,就迎上去问他关于他答应赠书的事。上周我在智利遇见他,谈到他写的“圣地亚哥寄信”那首诗,告诉他我很喜欢他的文学作品;部长答应送我一本他的著作。听清我的问题后,李部长立即拉着我的手一路紧走,进入一间大厅找到他的秘书,当面交办任务。“我说话算数,”部长对我说。
终于在八点半左右,在革命宫二层国徽厅举行的两国政府签字仪式上,记者被允许进入拍照、采访。
我站在为记者临时搭建的梯形台上,挤在人群中间,正好面对着在中巴两国国旗前就坐的胡主席和卡斯特罗主席。
从我这边看去,卡斯特罗坐在胡主席的右侧。那天仪式上卡斯特罗穿着深色西服、白衬衫,系着红领带;他身体瘦长,坐在轮椅上也是挺着胸。今年十月份他左膝受伤,现正在康复训练之中——受伤的左脚向前屈伸着,放在两块摞在一起的正方形布垫上。尽管相隔还有10米左右的距离,光线也不太强,但我能看清卡斯特罗那张熟悉的坚毅的脸;他眼睛很大,长着灰白的络腮胡须,短短的头发紧贴着头皮。我看见他的双手修长,不时地摸摸胡须。
这次中国和古巴要签订一批经济技术合作和教育交流等协议。在主持人宣读合作项目名称和签字人员姓名过程中,我注意到卡斯特罗时不时地用左手示意,并主动和胡主席说些什么。他的手势语言很丰富,经常单举食指向上点着,或两个指头向下指着。有时胡主席在看中方代表团成员,卡斯特罗为了吸引他的注意,就用左手轻轻拍了拍胡主席的胳膊,于是两位领导又开始一段细谈。
总的来说,卡斯特罗的精神状态极佳。他仔细地听着签字仪式上古方主持人说的每一句话,偶尔还插话。在主持人念到古中双方要签订关于矿产方面合作项目的时候,卡斯特罗目光炯炯,开始用左手的食指指向坐在他那一侧的古方官员,先是轻轻晃动着,然后抬起,抬高,等到主持人念完后,他猛地往上一点:于是古方人员热烈鼓掌——这时候,卡斯特罗完全像一位乐团的指挥。
在仪式过程中,我注意到卡斯特罗几次想挪动左腿,甚至试着用左手去扶它一下;他可能是想站起来。
我尽量靠前,身体都挨着警戒线了,想拍下这晚的精彩场景。真是不巧,我的相机电池告警,拍出来的照片很暗。我真羡慕那些手中相机工作正常的同事们。
签字仪式后,卡斯特罗主席与所有人——包括中方签字人员——握手;绝大多数记者退出了会议室。我放慢脚步,发现参加仪式的人都向前走动,便也挤了进去。我想尽可能地走近卡斯特罗主席。
这时工作人员端来了高脚酒杯,庆贺双方会谈的丰硕成果。我走到外交部礼宾司罗林泉司长旁边,和他聊了几句,借机站在了卡斯特罗的跟前。我终于这么近距离地看清了卡斯特罗主席。他端着酒杯的手很瘦,手背上的青筋突出,但他脸上没有倦容。这么近的距离,我有一种上前握手的冲动。这时罗司长说怎么没人来拍他们举杯庆祝的照片呢,我可能是当时唯一留在现场的中方记者,可是我的相机电池已用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大憾事!
在签字仪式之后卡斯特罗主席主持欢迎宴会时,我步出革命宫。今天的新闻报道自然不成问题,内容很丰富。更令我兴奋的是我见到了一位伟人,一位传奇的革命领袖。我毫不掩饰地向同伴们表达我的激动与兴奋。
还有一个插曲,在革命宫门口的台阶上,我和几位记者竟迎面遇见了卡斯特罗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这位古巴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看见我们是中国的记者,就用中文与我们打招呼:“你好!”
真没想到,第二天,即11月23日,我又有一次机会可以见到卡斯特罗主席。这天上午,胡锦涛主席向何塞•马蒂纪念碑献花圈。纪念碑位于哈瓦那市革命广场,1953年为纪念古巴民族英雄、革命先驱、诗人何塞•马蒂诞辰一百周年而建。何塞•马蒂的塑像有18米高,用大理石雕成。纪念碑连同塔顶的灯塔和国旗总高度达142米,为全城最高点。
在纪念碑的活动结束之后,记者们随同代表团再次到达革命宫。这次白天穿过革命宫二层的走道,看见里面像植物园一样绿意盎然。到达革命宫一层中央大厅,我看到这次轮椅之上的卡斯特罗身穿灰色西服,依然是白衬衫,系一条银白领带;和胡主席相对而坐,左脚下面没有垫东西。在军乐队准备奏两国国歌的时候,工作人员给卡斯特罗拿来了手杖,撤走轮椅。卡斯特罗在无人搀扶的情况下,站着听完两国国歌。这一幕很感人,据了解这是这位古稀老人受伤后的第一次站立。随后,坐回轮椅,工作人员搬来一个很低的讲台,于是卡斯特罗开始讲话。
卡斯特罗讲话时表情严肃,声音洪亮,不时抬头看胡主席一眼。他回顾了中国反抗列强入侵的历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称赞中国是世界的希望……
作者:中国日报记者 赵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