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哈特对中国的“医心医意”

作者:刘祥瑞 来源:中国日报
2016-11-23 14:20:13

理查德•哈特对中国的“医心医意”

 几十年来,理查德·哈特致力帮助中国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理查德•哈特是来自美国的医疗管理专家。当问到与中国的关系时,他从头娓娓道来。

71岁的哈特是罗马琳达大学医疗健康机构总裁,他对自己的机构与中国的医疗事业已经有100多年的联系感到非常自豪。这所非营利性的教会机构坐落在加利福尼亚,有若干附属机构,如罗马琳达大学和罗马琳达大学医疗中心。

哈特告诉《中国日报》,罗马琳达大学最早的毕业生在1914年就来到中国了工作。

这其中就有哈里•米勒,他后来在中国农村建立了十家医院,用豆浆治疗儿童营养不良,被称为“中国医生”。

哈特第一次亲身投入中国医疗事业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晚期,当时他是罗马琳达大学公共卫生系主任。当时他所在的大学和中央政府的卫生管理部门之间正合作开展项目,他往返北京多次为营养运动提供帮助。

那之后,罗马琳达大学还在中国实施了多个项目。

上世界80年代,中国香港著名的商人、慈善家邵逸夫决定为浙江省政府提供资金,在他的生长地杭州建一所医院。他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他母亲几年前曾接受过米勒医生的治疗。

哈特回忆说:“当时他们来到罗马琳达,问我们是否愿意进行协助,我们同意了。”

此后,在杭州逸夫医院的管理和职工培训方面,哈特的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医院于1994年正式营业,随后快速发展成一家研究型综合性医院。作为中国最早的医院之一,它引进了许多先进的医疗技术,如费用低、愈合快的微创外科手术。

作为这所医院的董事会主席,哈特每年至少来医院访问一次。他会和罗马琳达大学负责管理国际合作项目的部门举行例会。这所大学热衷于人才的培养,

在过去几年里,它先后派了约1000名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来医院访问。医院里也有近300名员工曾赴罗马琳达大学接受培训。

哈特说道:“这两所机构间的人员交流十分频繁。”

他甚至提出过一个特殊的实践项目,即让两家的内科医生共同进行手术。逸夫医院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詹逸磊(音)说,除了介绍先进的临床技能和案例,哈特和他的大学还会与医院分享他们的理念和文化,帮助医院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

他表示,通常情况下,一名医生只要把病治好,他或她的工作就完成了。但是,这是不够的。保护患者病房内的隐私,进行跟踪服务同样重要。

“身体健康不只是把病治好或把手术完成那么简单,”哈特说:“而是让身心各方面都达到舒适健康状态。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患者达到这种状态。”

“这也许是罗马琳达给予逸夫医院最大的启发。”

哈特先生同中国医疗机构合作了几十年,对中国的医疗保健体制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成本效益问题是中国现在,乃至未来都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他说:“现在有很多新兴医院,但这些地方的花销都很贵。如果不弄清楚谁在为这些地方买单,那么医疗保健体制就会逐渐瓦解。”

他认为,政府部门最终一定会制定出一套恰当的医保制度,能够找到办法,让医疗服务更具成本效益,让过度诊疗现象得到有效抑制。

哈特在上世纪70年代拿到博士学位后,便一直投身于医疗服务、管理和教育事业,今后还将继续如此。他曾在很多国家工作过,也曾服务于许多不同的组织,如在世界卫生组织担任高级顾问。

哈特说,他遇到过的最常见的医疗挑战是医疗资源和资金的匮乏,但中国医疗保健服务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本国强大的经济基础

“这在中国不算个问题。”不过他还说道:“我最大的担心是能否为医生建立必要的保障体系,因为单靠医生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一点的。想让医生更高效,就需要有人专门保护他们的利益。”

由于其对中国医疗事业的卓越贡献,哈特在今年九月获得了由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这是中国为表彰那些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奖项。

哈特表示,未来罗马琳达大学和杭州逸夫医院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如他们计划在中国合办一所健康科学学院。这所学院将对未来的学科需求进行探索,设立育儿专家、牙科保健等一些在中国尚未发展起来的专业。

 

(编译:郑萌萌 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