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结构性改革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作者:丹·史坦巴克 来源:中国日报
2016-11-11 09:11:14

实施结构性改革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如今中国被视为“中高收入”国家。不过,只有进行结构性改革才能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一项报告表明中国已步入“中高收入国家”之列。虽然大多数观察者承认中国转型步伐十分惊人,但仍有许多人对日益严重的财富与收入分配失衡问题表示担忧。其它人提到一些东亚国家成功实现了工业化,比如说日本和韩国,认为完善社会福利是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以上这些观点并不相互矛盾。相反,它们有利于调整中国经济结构,推进与之相关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力争未来10到15年时间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国家困在中等收入陷阱里呢?

中国成为所谓的中高等收入国家已有几年之久。社科院的这份报告以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分类标准为依据,该标准根据人均国民总收入来划分经济体。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方法,国家可以分为四类: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低于$1,025);中低等收入国家($1,026~$4,035);中高等收入国家($4,036~$12,475);高收入国家(高于$12,476)。

在经济改革初期,中国属于低收入国家。2008年,在经过几十年的投资和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后,中国步入中低等收入国家队列。

社科院的统计数据表明当前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016美元(约合人民币52000元)。实际上,中国在2012年时左右已属于中高等收入国家。因此,国人生活水平正逐渐接近土耳其、巴西和南欧国家人民的标准。但我们应对这些研究发现持保留态度,不可全信。

当今的发达国家早在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就完成了工业化,因此他们享受富裕生活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然而,中国及其它新兴国家刚刚步入繁荣阶段,基础远比发达国家脆弱。

一个国家潜力巨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潜力一定会发挥出来。高盛(Goldman Sachs)的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早在21世纪初第一次使用了金砖国家(BRIC)的概念,他所暗示的似乎就是这个观点。奥尼尔在促进新兴经济体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一些分析师只关注抽象空洞的数据,忽视了实际情况。

如果这理论站得住脚,我们本应该看到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稳步增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新兴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依靠多种产业优势而得以发展。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之前,那些金砖国家过度依赖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石油、天然气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经济就能保持高速增长。相反,当“大宗商品超级周期”(commodities super-cycle)结束时,也正是这些国家遭受重创。

让人担忧的是,即使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日益多元化,政策导向越来越正确,一些外部限制(如西方国家的制裁)严重损害了现代化所带来的福利。

也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我十多年来一直认为事实会证明人们对金砖国家的希望过高了。在21世纪初,有人预测那些过度依赖资源和靠大宗商品来驱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未来形势一片大好,这一观点具有误导性。

经济发展的关键不仅在于工业化,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工业化。

有一次,我遇到传奇投资人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当我们谈论新兴国家的未来发展时,他把一些金砖国家分析师称作是“数字捣弄机”。这听起来有些贬义,但罗格斯是个大宗商品专家。他最早是个历史学家,因此深知脱离历史和背景的数字都是空洞的。

就这一点而言,中国只要继续推进区域结构调整,保证外部环境稳定,加深产业结构多元化程度,就能更好克服中等收入陷阱。

然而,中国完全没有走上这条道路,不然大部分新兴国家就可以追随中国的脚步了。要想成功,中国必须要进行结构性改革。

 

关于作者

丹·史坦巴克(Dan Steinbock),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SIIS)客座研究员,Difference Group项目的创立者。

 

注:本文根据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和多极世界经济”课题所写。

 

(编译:陈佳慧 编辑: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