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举办国际哲学系主任高端论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1-10 16:07:45

中国日报11月10日电 11月10日至11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60年院庆暨国际哲学系主任高端论坛国际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夏威夷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法国索邦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20所国际一流大学的哲学系主任和来自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参加论坛。

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致辞中说,本次论坛不仅是哲学院的一项庆典活动,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件大事,希望国内外哲学领域中的领军学者能够通过此次论坛的讨论,给哲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为哲学教育描绘新的图景。

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姚新中表示,作为哲学学者,我们应该思考现代化和全球化对哲学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平衡哲学传统和今天哲学教学与研究方式的创新,对于这些“世界性的哲学问题”,我们应该去寻找答案,一同思考哲学和当代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次论坛主题为“哲学在当代世界:传统与创新”,围绕这一主题,与会嘉宾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普林斯顿大学的库珀(John Cooper)教授在题为《21世纪美国的古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的演讲中,简要回顾了自己在古希腊罗马哲学领域长达50年的教学和研究,关注这个学科以及整体而言哲学史在美国学术界的变迁,尤其讨论了21世纪古希腊罗马研究与20世纪研究的差别,特别是古典学与哲学交叉学科的新进展,越来越多的哲学史家以真正的当代哲学关切撰写哲学史论文。

香港中文大学的郑宗义教授在题为《知识与德性:论儒家教育及其现代相关性》主题演讲中,从传统儒家的角度检讨了当代教育过分关注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倾向,倡导儒家“人生教育”的理念,也就是通过学习探究、培养、转变和实现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拥有德性,学习最终是“为己之学”。这种儒家理念在当代全球化的语境下依然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北京大学的王博教授的演讲《做自己与在一起:探索中国成熟的哲学教育》首先回顾了哲学教育在中国的历史,王博教授认为哲学从进入中国之后就始终面临着一个和中国固有学术及思想对接的问题。中西方思想相互交流之中,中国哲学一方面要建立自己的独特性,创造中国哲学自身的体系;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特殊主义和过于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此外,哲学教育处在一个“在一起”的格局之中,这主要体现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及在国际化语境下进行讨论。无论是对于哲学思想的研究而言,还是对于哲学的学术训练而言,我们都要努力做到“以做自己的方式在一起。”

多伦多大学的皮卡维(Martin Pickavé)教授在题为《在世界最多元化的城市教授哲学》的演讲中,以自己在多伦多这个高度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城市教授哲学的经历,表达了在人文学科受到普遍冲击的当下对哲学教育的乐观展望。这主要是因为在一个国际化、多样化、移民化的世界,哲学提供了思考严重社会问题的独特视角和资源,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的严格思维训练。

复旦大学的孙向晨教授讨论了《中国哲学教育的两个维度》,即西方的维度和中国的维度,指出了当前哲学教育中过分依赖翻译语言,中国的哲学研究失去主体性的问题,强调想要真正实现中西哲学对话,我们需要真正建立起独立的在中国进行哲学研究的方法和成熟的中国哲学研究的维度,让哲学真正讲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