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通社-塔斯社驻北京代表处负责人安德烈•瓦西里耶维奇•基里洛夫发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0-29 14:52:12

俄通社-塔斯社驻北京代表处负责人安德烈•瓦西里耶维奇•基里洛夫发言

俄通社-塔斯社驻北京代表处负责人安德烈•瓦西里耶维奇•基里洛夫发言。(摄影:朱兴鑫)

中国日报网10月29日电 2016年10月29日,中俄网络媒体论坛暨中俄新媒体青年领袖峰会在广州市天河区召开。本次论坛由中俄媒体交流年中方组委会秘书处、俄罗斯联邦通讯与大众传媒部指导,中国日报网主办,俄罗斯“卫星”新闻通讯社和广播协办。本届论坛主题为“中俄网络新媒体国际合作与发展”,当日下午,中俄嘉宾和媒体代表共就“中俄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与合作”这一主题展开了第一场分论坛讨论,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副总编辑伍刚主持。

俄通社-塔斯社驻北京代表处负责人安德烈•瓦西里耶维奇•基里洛夫在论坛中发言,以下是他的发言内容:

大家知道现在的塔斯社是当年的苏联电讯通讯社塔斯,现在改为塔斯社。塔斯社在中国的工作时间已经有80多年,我们的记者也活跃于中国的各个地区。今年12月我们将要庆祝与新华社合作60周年,可以说塔斯社有着自己非常悠久的职业传统,如今我们也要与时俱进。

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们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和中方媒体新型合作方面的情况,如我们和中方合作举行了媒体拉力采风等活动。我们在2006年和2007年就和中方一起举行了北京-莫斯科汽车拉力采风活动,在这里我一定要强调一下第二次北京-广州-北京汽车采访,当时我们的路线中广州是最难的点,中俄两国记者共同驾车行驶2000多公里,沿途进行了采访,可以说人数和穿越的里程都是前所未有的。几次的合作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我们这种合作是可以延续的,完全可以肩并肩进行战斗。之后我们又延续了这一模式,和人民日报控股公司进行合作,组织了两次类似的采访,第一次是2014年在黑龙江的汽车采风,第二次是今年6月在俄罗斯,由塔斯社和人民网合作举行。

今年的活动中,我们在从人民大会堂出发时的出发仪式上还宣读了习主席和普京总统对记者的祝福。普京总统对我说,我非常想加入你们这个队伍,但没有这个机会。习主席握了我的手,虽然他一言未发,我也能从他温暖的一握中感觉到他非常羡慕我们能有这样的机会去完成这样一项合作项目。我认为两国元首的支持,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和后盾。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这类活动的组织原则,以及对这些活动要进行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报道。因为我们知道这种大型的中俄双方媒体合作活动的目的有很多个,一方面要向广大的受众、读者、听众、观众负责,因为参加我们这个活动的不仅仅是塔斯社的记者和人民日报社的记者,还有中俄媒体的同行们。我们穿过中俄两国的边境,黑龙江两岸的中俄两国人民未必对对岸的邻居有非常切实、非常真实的了解,如果在对方国家的境内进行这样的自驾采访的话,确实是非常好的了解对方国家真实生活的机会。塔斯社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新华社、人民网、卫星通讯社、今日俄罗斯这些媒体的记者联系在一起,参加这个活动的还有其他媒体、地方性媒体、行业性媒体,还包括全新的网络新媒体,比如说网络博客大V等,我们都邀请他们参与这样的活动。我们认为各种类型的媒体都应该参与这一类的采风活动,让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媒体,包括规模较小的媒体也能参与到合作的项目中来。

接下来谈一下汽车拉力采访中的技术性问题,强有力的网络信号是很重要的,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采访、一路在线直播,而且直播的次数和频率是非常高的。这里要求一定要有必要的多媒体支撑,因为在地方上,我们不仅要报道我们看到了什么,还要把当地的一些民风、民俗、当地人如何工作、如何休息以及当地的艺术团体有哪些保留节目等,都通过我们的多媒体节目传播给广大受众。我认为这种采访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同志般的情谊。

今年俄罗斯新闻社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组织了同样的联合采访活动,因为这种活动别开生面,特别受受众的欢迎,而且会受到很多的关注。

第二点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合作的传统和模式。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和中方同事谈到中俄合作的媒体品牌、媒体产品、媒体项目等,不仅是俄国记者做俄国记者的采访,中国记者做中国记者的采访,我们还经常交流、交换各种各样的录音,共享一些图片,这也是非常好、非常难得的工作经验,我相信今后这些合作会对我们下一步的合作产生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