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好年华献给最壮丽的事业

作者:郑欣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0-14 14:24:08

中国日报10月14日电(记者 郑欣)王杰,现年54岁,中国石油海外企业尼罗河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苏丹6区项目副总经理。1998年到中国石油苏丹项目工作,一干就是17年。17年来,他主要从事中国石油苏丹项目油田的设计、投产和生产等工作,历任中国石油苏丹项目124区采油厂副厂长、3/7区采油厂厂长、南苏丹3/7区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等职务。

17年来,在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环境复杂的非洲大地,王杰同志不但成功处置各类油田现场技术问题,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而且多次历经多次生与死的考验。在困难挑战面前,他始终牢记石油报国的责任与使命,始终坚持党员领导干部的操守与担当,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中国石油的海外事业。

2011年7月9日,经过独立公投后,南苏丹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苏丹正式分为苏丹、南苏丹两个国家。王杰当时担任总工程师的37区项目也一分为二,主力油田归属南苏丹,输送原油的管道归属苏丹。

2012年1月22日,独立仅半年的南苏丹政府突然下令:48小时内,37区和124区油田全面停产,并派工作组和荷枪实弹的士兵到油田现场强行关井。关井是专业性极强的系统作业,正常状态下至少需要8天时间。否则,将会造成输油主管线和油田内部管线全部凝管,也就意味着一座千万吨级大油田的报废,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石油将失去在南苏丹开展石油合作的物质基础。

困难面前显担当。在中国石油和尼罗河公司领导通过一切办法,协调沟通南苏丹政府,为正常关井争取有限时间的同时,王杰和他的同事们也按照上级要求,在持枪士兵的粗暴催赶中,在最短时间内采取科学方案,高效保护了油田设施,保全了管道资产,为以后复产创造了条件。看着自己亲手建设起来的千万吨世界级大油田的全面停产,王杰和同事们心如刀割,比自己的孩子被人抢走了还要难受。

时针指向2013年时候,以石油为主要经济支撑、经济下滑严重的南苏丹,经过国际社会斡旋和推动,决定进行油田复产。此时的油田,因停产期间当地战争造成严重破坏:油田设施设备被盗抢,油田营地被哄抢,交通通讯设施瘫痪,更为重要的是在中苏石油合作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当地熟练雇员大量流失。复产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太多。

40多度的高温,毒蛇毒蜂出没的工地,身染疟疾伤寒的员工挥汗如雨、排除艰辛、赤诚奉献。王杰和他的同事们在南苏丹热带草原上的壮举,犹如当年大庆石油大会战的场景。实干、苦干、科学干,昔日千万吨级大油田再次焕发盎然生机。2013年4月,停产长达15个月的南苏丹124区和37区项目相继一次性安全成功复产,比南苏丹政府预计最快的投产时间早了半年。

5月5日,南苏丹石油部长亲自开启了油田外输阀门,对中方员工在停产时坚持职业操守、严格履行技术规范、使千万吨级大油田得以保全的行为表示崇高敬意,对大家在复产期间的敬业精神、主人翁意识表示衷心感谢。由此,中国石油互利共赢的理念和精湛技术实力得以彰显,南苏丹政府对中国石油刮目相看,建立了互信发展的合作关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针转了才7个月。2013年12月15日晚,南苏丹首都朱巴驻地的员工们还沉浸在向集团公司和祖国亲人祝贺新年的录像时,突然,市内传来了密集的枪声和猛烈的爆炸声。南苏丹国内发生了武装冲突。此时,在37区油田现场工作的还有773名中方员工以及近2000名当地员工。随着战事的蔓延,当地员工纷纷逃离。中国石油总部也开始有计划分步骤地撤离中方人员。

撤离的过程,对于王杰和他的同事来说,是痛苦的。就像当初被强制要求关井一样。当时油田现场的中方员工都在关键岗位,全撤了,油田怎么办?关井时不畏武装驱赶的王杰,再次请缨担重任。主动和另外22名中国石油人,在枪炮声中,在子弹飞过身边的环境中,用他们的坚守,维持了37区主力油田的基本运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进一步增进了南苏丹政府的理解信任,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石油负责任的国际石油公司品牌形象,为今后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12月30日,中国非洲事务特使钟建华到南苏丹斡旋停火,从我使馆和南苏丹外交部得知中石油的坚守事迹后,专程到尼罗河公司驻地慰问看望全体员工。他说:“我代表政府感谢中石油将士。在关键时刻,是你们的坚守让南苏丹人民感动。在国家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选择留下,挺住了,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中国企业是有责任感的企业!历史会记住你们,国家会记住你们,你们是功臣!”

(编辑:涂恬 刁云娇)

标签: